1 归芍地甲汤

张怀亮,《国医论坛》(4)年

当归15克,赤芍12克,熟地20克,山甲、连翘各12克,丝瓜络、生黄芪各30克,皂刺12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清热解毒,养血活血,透脓通络。

方中熟地、当归滋养阴血;赤芍、丝瓜络活血通络;连翘清热解毒;生黄芪、山甲、皂刺托里消肿、透脓生肌;且黄芪固护卫表而抗御外邪;山甲性善走窜,专于行散,长于通达经络;皂刺辛散通经,具有很强的温通散结作用,对于疮疖具有迅速消散之功。合而用之,可清热解毒,透脓外出,养血活血,通达经络,颇切病机,故不失为治疗多发性疖肿的一张良方。

多发性疖肿。

大便燥结者,加大黄9~25克;小便赤涩者,加木通15克;心烦急躁者,加焦栀子30克;舌红者,加丹皮10克;苔黄口苦者,减黄芪,加黄连10克;苔白腻者,加生苡仁30克。

治疗9例,用药平均8剂,均获痊愈。

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抗生素及外用药。忌食辛辣鱼腥之物。

2 仙遗地黄汤

曹恩溥,《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仙遗粮15克,生地、紫花地丁各12克,白鲜皮、苦参各10克,紫草、白芷、丹皮各6克,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各12克,黄芩8克,泽泻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排脓内托,透邪解毒。

方中仙遗粮甘淡平,清热利湿、解毒祛风,经临床实践,治疗反复发作之疮疡湿毒有效;生地黄甘寒苦,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与仙遗粮同为方中主药;配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丹皮、紫草凉血散血;白鲜皮、苦参、黄芩、黄柏祛风清热燥湿;泽泻甘淡,专功利湿行水、导热下行;白芷轻宣发表、祛风散邪,全方共奏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之效。

多发性疖肿。

风热上犯,热疖多在头面者,加山栀、防风、野菊花;湿热下注,疖多在身体下部,加败酱草、黄柏、苍术;热毒内盛,加生甘草、大青叶、生石膏;阴虚内热,加地骨皮、银柴胡、知母、石斛;气血虚,加黄芪、当归、熟地、甘草;皮肤并发湿疹,加地肤子、车前子、六一散。

治疗多发性疖肿例,全部治愈(服中药期间一概不用西药)。服药最少6例见效,最多46剂始瘥,平均服药17剂。

3 消疖汤

姚庆云,《浙江中医杂志》(8)年

昆布、海藻各9克,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茅根各15克,赤芍、黄芪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解肌肤热毒,行瘀散结消肿。

祖国医学认为疖肿的形成系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痰气瘀血凝集而成。方中昆布、海藻咸寒软坚、泄热行水;赤芍行气散结;蒲公英、紫花地丁清解肌肤热毒;白茅根清热祛湿,且赤芍、茅根还有凉血行瘀之功;黄芪益气托毒固表,诸药合用,治疗小儿多发性疖肿,疗效颇佳。

小儿多发性疖肿。

治疗41例,服药3~9剂,平均4.6剂,结果痊愈(疖肿消失,3个月无复发)29例,显效(疖肿消失,3个月内有少量复发)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68%。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sljz/1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