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PART

ONE

王翘楚,教授,医院主任医师,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氏认为:

(一)失眠症的发病原因

王氏指出失眠症发病的原因“很复杂”。古人从本于心藏神、卫气运行、正邪斗争趋势等几个方面立论,根据当今临床资料调查,大致有五类,即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

王氏认为体质因素主要指肝火偏旺,是发病的先天基础,平时精神较敏感,责任心强、工作努力,容易患失眠症。精神心理因素,多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或受惊吓引起,据对例患者的调查分析:这三种情况引起的失眠的分别为77.74%、55.9%和51.7%。疾病因素是指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病,多见于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病、脾胃病、肺系统疾病、肾虚综合征。其他如精神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环境因素是指生活中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变,对睡眠的干扰,如出差、三班制夜班、噪音、新居等对环境的不适应。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抗菌类、激素、扩血管、降脂、抗痨、抗抑郁焦虑等药物,以及安眠药本身都会引起失眠。

《失眠症中医诊疗经验集》丛书主编高新彦教授与杨廉方老中医合影

(二)诊断

一种是睡眠障碍,包括难于入睡、久不能眠、间隔多醒、整夜多梦、似睡非睡或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通宵难眠。二是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二周以上。三是白天出现精神疲乏不振、头晕头胀、心慌心烦等症状。四是除去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并发失眠症状。

王氏在实践中总结出当今失眠症“六多六少”的证候特点,即精神亢奋者多,精神衰弱者少;气血旺盛者多,气血虚弱者少;无外邪感染者多,有外邪感染者少;中壮年人较多,老年人较少;因精神情志因素合并其他驱体疾病或精神疾病者多,单纯因体质先天不足无其他夹杂疾病者少;中医辨证实证者多,虚证者少。

《失眠症中医诊疗经验集》于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辨证与立法、处方用药

王氏认为有效的治疗要依靠理论指导和处方用药的得当。

1、“人与自然同参”

睡眠与醒寤和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不可分离、违背。“天人相应”的理论对当今失眠症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王氏所从事的有关“昼开夜合”的花生叶治疗失眠症的研究,正是以此理论为指导并获得成果。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人体睡眠与醒寤—植物昼开夜合之花生叶,三者相关,人居其中可得其所养、受其制约。顺之则生、逆之则害。

2、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

王氏指出:失眠症是脑功能失衡的一种表现,多因情志而诱发,轻者夜难入眠或早醒,重者气血逆乱,影响心肝肾脾肺的功能,或者加重旧恙复发。肝主情志,调达气机,肝开窍于目、通于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说明肝与脑的关系比较密切。心与脑的关系也很密切,脑需要心血的供养才能正常活动。如果心脏功能不好,或上达脑的颈—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就可使脑供血不足而致失眠。故失眠一症,其病源于脑,而表现于“肝”,常常波及其他脏腑。因此根据投以平肝或疏肝解郁活血安神之剂,则屡收实效。

3、以五脏辨证为基础,阴阳、气血、寒热、虚实辨证为经纬的治疗原则

强调以五脏辨证为基础,以阴阳、气血、寒热、虚实为经纬,构成完整的中医临床辨证网络体系,有利于结合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相关的微观和宏观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学来研究深化发展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有利于从病求证、从证求病的新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发展。

丛书主编廖成荣参与编写书籍展示

4、五脏皆有不寐可从肝论治

王氏认为失眠症往往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或惊吓而诱发,临床表现以入睡困难、或早醒、或中间间断、多梦易醒,甚则通宵难眠为特征,属肝阳偏亢的表现;而白天头晕或胀痛,或心慌、心烦、口干苦,或胃脘不适或大便不调等,亦因肝阳偏亢而上犯脑络,则头胀痛,或犯心,而心慌、心烦、口干苦,或犯胃而胃失和降等等表现,无不从肝而起,再波及其他脏腑,故五脏皆有不寐,但其根源不离肝。临证当分清主次,分别论治。

5、不同脏腑不寐的治疗

王氏指出不寐原因复杂,治疗也要区分论治。

①肝亢不寐:可按从肝论治基本方即桑叶、菊花、天麻、钩藤、柴胡、龙骨、郁金、焦山栀、白芍、丹参、合欢皮等加减应用,或用落花安神合剂口服,1日2次,早服1支、临睡前服2支,一般轻、中度失眠症可获良效。由于肝病引起的不寐,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有肝功能异常、GPT增高,胆红素升高者,当以清肝或疏肝利胆或养肝健脾活血安神为主方治之。常用柴胡、牡蛎、龙骨、天麻、钩藤、郁金、菖蒲、赤白芍、丹参、合欢皮等基本方,酌情加减。

②脾虚不寐:以川连、木香、肉豆寇、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基本方加减,如瘀热较重者,则改用红藤、紫花地丁、北秦皮、焦山楂等,属虚寒者则用干姜、厚朴等。

③胃病不寐:常用平肝、疏肝、和胃之剂,脘胀不适,以基本方加减党参、苍白术、枳壳或八月扎。嗳气频作则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佛手等。胃嘈杂或泛酸改加锻瓦楞子、乌贼骨等,苔黄腻则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川连等,脘痛则改加金铃子、延胡索、台乌药、制香附之类。大便溏薄加木香、焦山楂,纳呆加生麦芽。

丛书主编廖成荣担任国家级期刊杂志审稿专家

④肾虚不寐:由于肾气不足,肾气亏虚,三焦气化失司,膀胱通调水道不利,而致尿频尿急或失控,同时并严重失眠,心烦不安。采用平肝解郁补肾安神法。以基本方加黄芪、菟丝子、金樱子、芡实、补骨脂之类。绝经前后月经紊乱并严重失眠者则加仙灵脾、地骨皮、山萸肉、当归、生熟地、知母等。

⑤肺病不寐:临床表现为呛咳阵作、时而升火、辄夜为甚、彻夜难寐。以基本方加桑叶、菊花、银花、连翘、焦山栀、麦冬、北沙参、生地、知母。并胸闷胀痛改加旋覆花、代赭石、或延胡索、金铃子之类。呛咳甚则加炙百部、款冬花、桑白皮等。虚热甚则加地骨皮。

⑥心病不寐: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动过速或频发早搏患者,常伴严重失眠。治以平肝或疏肝解郁、益气活血安神。以基本方加减,淮小麦、甘草、苦参、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葛根、川芎、桃仁、红花、远志、灯芯等。

铁杆中医简介

高新彦,陕西中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与医学史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研究分会常委,科普分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学术带头人,陕西省养生协会副会长,陕西健康养生专家讲师团首席专家,咸阳市优秀科普工作者,原陕西中医药大学专家门诊部负责人,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称号,年获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在陕西电视台、咸阳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宣讲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年8月受邀赴新加坡进行学术交流,受到普遍欢迎。参编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52部,其中主编30余部,包括《男性养生保健揭秘》、《男性保健养生指南》、《古今名医医案赏析》、《血府逐瘀汤现代研究与应用》、《补中益气汤现代研究与应用》、《高脂血症中医诊疗经验集》、《高血压病中医诊疗经全集》、《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经验集》、《糖尿病中医诊疗经验集》、《冠心病中医诊疗经验集》、《痛风病中医诊疗经验集》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和省厅局级科研课题7项。主编出版《男性养生保健揭密》获珠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出版的《男性养生保健指南》获建国六十周年中医药科普三等奖、参编出版《中医方法全书》获陕西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撰写发表的《男性体质学说初探》获《中国中医药最新研创大全》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在有关报纸发表“中华养生术,人类之瑰宝”等多篇文章,事迹被入录《教苑集锦》、《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等书。

坐诊地点:高新彦医馆

廖成荣,男,医院中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廉方传承工作室秘书,《中国民间疗法》中青年编委,特约审稿专家。师从多名国家级、省级名医名师。参与省、局级课题3项,策划并担任丛书主编《常见病医方·医案·医论系列丛书》、副主编《杨廉方临证传薪录》,参编《失眠症中医诊疗经验集》、《白癜风中医诊疗经验集》、《痤疮中医诊疗经验集》等多部著作;先后在《国际中医中医杂志》、《中医药导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擅长运用中医药诊疗临床疾病,疗效显著。

坐诊地点:星期一至星期五全天在医院住院部七楼;星期六、星期日则只是上午坐诊。

欢迎







































福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寻常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hxcf/1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