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ldquo三看rdquo
白癜风可以治疗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三看”杜家铺 ——渭源县大安乡杜家铺村脱贫攻坚工作见闻 西出定西,驱车向南行驶一个半小时,再绕五指山环山而下,便来到渭源县大安乡杜家铺村。 一路上,纯净安详的“蓝”、郁郁葱葱的“绿”、笔直硬气的“灰”、丰润厚实的“黄”、波光粼粼的“白”、娇嫩欲滴的“粉”、耀眼喜气的“红”等色彩星罗棋布,大“色块”里不时传出轰隆隆的机耕声,裹挟着土地苏醒的泥腥味儿扑面而来,远处几个黝黑壮实的汉子正专心致志地驾驶着拖拉机,一幅热火朝天、生机盎然的山村生产图跃然眼前…… 然而4年前,乃至更久前,这里的土,用当地土话叫做“傻白土”,意为不保墒、不蓄水,天一晴就晒透了;这里的山叫做“干白山”,意为没水干旱、不出粮。别说耕种,就是在村里走一圈,也是“天晴一身土,下雨一身泥”。这里的人管吃水叫“抢泉”,眼巴巴地等着沙土里渗出水来,便迫不及待地一马勺舀干……俗话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既然“命根子”不给力,只有人给力了! 一看杜家铺怎么“变”杜家铺要变的首先是观念。如何变?人心顺,发展思路才能顺。 杜家铺驻村工作队进村前,村里人每年都能领到救济款,“等靠要”思想较为普遍,脱贫工作进展可想而知。 改变源于一场天灾。路湾社村民周兰英至今记得年夏天的那个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不仅毁了她的住房和农田,也让路湾社以及周边村民当年颗粒无收,那一夜整个村子陷入绝望。第二天,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一辆汽车从定西悄然驶出,在五指山28公里的沿梁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当晚,我们把情况简单汇报了一下,没想到成主席天亮就到了!没通知我们,把受灾的农田和农户挨个看了一遍后给乡上作了安排部署。”大安乡党委书记冯香娥感慨地说。当年住上大瓦房的周兰英跟村民们第二年还领到了市民政局发来的马铃薯良种款和洋芋籽种。“这一切,说明成主席心里真的时时事事装着咱老百姓!”周兰英说。 成柏恒一大早察看灾情的消息很快一传十、十传百,鼓舞了每一个杜家铺人。在随后的十多次调研中,成柏恒及市政协帮扶工作队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物资农资等方面积极帮扶,通过入户走访、与村民交谈、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群众意愿,帮助扶贫户深层次寻找致贫原因、制定扶贫户发展计划和帮扶措施,大家求发展求致富的心思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杜家铺不仅观念要变化,更重要的是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 对于范家窑社村民冉鹏来说,当上“农场主”、过上攒劲日子是他做梦也不敢想的。老冉的三个子女都是大学生,家里困难只养着5只羊。年春天,成柏恒多次入户给他鼓劲打气,为他介绍培训养殖和种植技术,还联系解决了90只基础母羊,第二年,老冉的羊扩繁到只,仅养羊一项年收入就达5万元。老冉还通过与16农户签订养殖带动协议,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养殖小区。 如今,村里越来越多的人以冉鹏为榜样,一边扩繁养殖,办起了自己的养殖小区,一边创造新生活,对未来更是充满新期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村里已建成养殖小区2处,扶持新建1处,发展养殖大户40多户,双联工作队为养殖户提供紫花苜蓿、红豆草等多年生优质牧草种籽公斤,还为28户联系户每户帮扶了价值元的铡草机1台,仅年为全村投放基础母羊只。 跟曾经的杜家铺村人一样,村民杨红西以前认为够吃就成了,如今他的梦想是年收入10万元,去全国各地转转、看看。 见到老杨时,他坐在自家沙发上笑着说:“我现在可是种植大户哩!”老杨算起了他的经济账:7亩党参、5亩黄芪、10亩马铃薯,7亩玉米,大豆8亩,小豆6亩,还有退耕还林款,良种补贴等国家补助,还搞些养殖……“这么多地,你务得过来吗?”“都是机器务,我们有农机合作社,万事再不愁!” 看来老杨没有在幻想,他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 自从有了农机合作社,村里像老杨这样的种田把式就有了用武之地。村民可以自带机器、技术、劳力入股合作社,再也不用为外出打工而无暇种地、除草、施肥烦恼了,无法外出务工的闲散劳力不出村也能挣上钱了。据不完全统计,为了调整种植结构,双联工作队为村里提供马铃薯籽种吨,推广黑膜马铃薯种植技术,引进优良薯种,今年种植面积保持在亩以上。建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示范基地亩,推广双垄沟播玉米面积达到亩…… 思路一变天地宽。如今的杜家铺村,房屋、道路、饮水、电力、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地膜玉米、黑膜马铃薯、牛羊养殖等产业红红火火。从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到今年的元,双联帮扶让杜家铺村真正从贫困村一跃成为整体脱贫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二看杜家铺怎么“算”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百废待兴之际,账怎么算?钱花在哪?市政协帮扶工作组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为村民算好经济账,更多的是要为村子算好民生账。 对处于经济落后的杜家铺来说,多算民生账就意味着要把更多的财力用于公共基础建设领域。为此,市政协整合项目资金,节省一切不必要开支,全力保证民生项目的顺利实施。 杜家铺村的第一笔账付给了“水电路”。于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前两年完成,为村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夏天,一场精彩的篮球友谊赛在杜家铺村新落成的文化广场举行。来自省、市、县、村各界的篮球选手和村民们一道共同感受了“草根NBA”的盛况。 投资46万元、建筑面积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设只是该村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一个个民生项目让杜家铺的村民惊喜不断:4年来,总投资万元的的9公里水泥硬化道路及36公里砂化道路,投资万元的亩土地整理项目提前竣工;花万元使全村12个社动力电全覆盖;投资万元,让5个社户群众吃水了自来水,全村自来水接通率达96%以上;投入15万元修建了村医务室、“五保户”室,配备了医疗器械;为28户联系户每户捐赠元的铡草机一台;为6户贫困户联系危房改造项目6座6万余元…… 增加民生投入,表面看不是发展的事,但民生改善后,群众情绪理顺了,生产也有劲了,群众中蕴藏的智慧被充分挖掘出来,全村上下主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农产品微店、网店家、农资经营网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杜家铺村的大地上等如雨后春笋般萌发、成长、壮大…… 三看杜家铺怎么“干”“队伍强,发展动力才能强。”成柏恒说。 政协委员们虽处行业不同,但目标都是相同的——走进群众、履职为民,他们一边“动口建言”,一边“动手办事”。在杜家铺村的双联帮扶和精准扶贫过程中,成柏恒提出:要发挥优势办实事,并向全市政协委员发出倡议,动员委员主动联系一户特困户,帮助找准一条致富路子、争取一个扶贫项目、办成一件民生实事、输转一个农村劳动力。按界别将委员融入政协机关双联行动各助推小组,依据委员所在领域和专业优势,开展各类帮扶活动。 只有让基层“领头雁”飞得更高,“雁群”才能飞得更远。很快,经村民集体商议,新一届村委班子迅速凝结起全村人心,30岁的连义脱颖而出,成为杜家铺村的“领头雁”。 与此同时,一场以抓作风转变、抓重点工作、抓环境营造为主要内容的整治活动正在大安乡杜家铺村开展,一道新的命题正待市政协和杜家铺人共同探索破解:年整体脱贫后,杜家铺村如何在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pzff/10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中医公开12个家传秘方,独家首发,网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