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属于堇菜科植物,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始载“堇”的名称与主治,版《中国药典》以紫花地丁为名收载。

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Makino的干燥全草。

苦、辛,寒。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紫花地丁富含黄酮、香豆素、挥发油、有机酸、生物碱等多种有效成分,以及铜、铁、锌、锰、镁和钙等微量元素,其中黄酮和香豆素类其重要的活性成分。

黄酮类:黄酮为紫花地丁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包括黄酮单糖苷、二糖苷及黄酮苷元,主要为黄酮二糖苷。主要为芹菜素、木犀草素及其苷类等。

香豆素类:主要为简单香豆素和双香豆素类化合物。包括秦皮甲素、秦皮乙素、七叶内酯等。

挥发油类:主要含有酯、酚和烯类。包括脂肪醇、脂肪酸、棕榈酸、植物醇等。

有机酸类:对羟基苯甲酸、软脂酸、丁二酸和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等

生物碱类:主要为环肽和酰胺类成分。

其他类:对羟基苯甲酸、反式对羟基桂皮酸、丁二酸、香草酸、原儿茶酸、乌苏酸、硬脂酸、胡萝卜苷、β-谷甾醇、咖啡酸等。

抗凝血作用、抗炎及体外抑菌作用、抗内毒素作用、对免疫系统作用、抗氧化作用、抗HIV病毒作用、抗衣原体作用、抗肿瘤作用、清除自由基活性。

组成:紫花地丁、苦参、白鲜皮

主要用于湿疹、荨麻疹和皮肤瘙痒症等临床皮肤病的治疗。方中紫花地丁所含秦皮乙素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和特征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董伟等将紫花地丁提取物制备成护肤霜和护肤乳液,分别考察了紫花地丁提取物对皮肤水分含量、皮肤水份流失的短期影响和对皮肤油脂分泌和皮肤弹性的长期影响。发现紫花地丁提取物在短期能有效提高皮肤水分含量和降低水分流失,长期使用能有效控制油脂分泌和提高皮肤弹性。

我国堇菜属植物约种,由于历代本草对紫花地丁的原植物没有形成统一的记载,导致品种混乱严重。有研究报道用作紫花地丁的植物有40余种。以下为常见混乱品种:

苦地丁:罂粟科植物紫堇的干燥全草,在东北、内蒙古、山东、青海、河北作“地丁”入药

甜地丁:豆科植物米口袋的干燥全草

白花地丁:堇菜科百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紫花地丁栽培管理简单,成活率较高,早春开淡紫色小花,花期长且花色艳丽,夏秋季一片翠绿,可种植在园林建筑、古迹、路旁、广场等地,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植物。侵占性强,零星分散在草坪中逐渐会侵占整片草坪,形成很好的景观效果。增加草坪的观赏性。

[1]版中国药典

[2]毛晓霞,苗光新,于海龙,等.紫花地丁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7(3):-.

[3]李金艳,伟忠民.中药紫花地丁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10(1).

[4]曾海荣,赵振,梁美云,等.紫花地丁止痒复方提取工艺的优化[J].中成药,,38(5):-.

[5]刘云生,彭建新,白新荣,等.地被植物紫花地丁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37(4):46-48.

[6]梁美云,赵振,曾海荣,等.紫花地丁复方中秦皮乙素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9(10):-.

[7]吴强,高燕萍.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2):35-38.

[8]李永生,何希瑞,张春玲,等.紫花地丁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新进展[J].环球中医药,,6(4):-.

[9]宋妍.紫花地丁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J].中医临床研究,,9(12):-.

[10]董伟,于天浩,周敬.紫花地丁提取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C]//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

[11]吕跃杰,周建理.紫花地丁生药鉴定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15(4):-.

[12]龚敏,卢金清,肖宇硕,等.紫花地丁及其混用品挥发性成分比较[J].中国药师,(11):-.

[13]薛运浩.全草类中药金钱草、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药用青蒿、半枝莲的正品及其易混品的性状鉴别[J].中医临床研究,(26):40-41.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癜风的治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jiaoy.com/zhddpzff/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