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草药乌蔹莓
-------------------------------------------------------------------------------------------------------------------------------------------------------------------------------------------------- 乌蔹莓是一种野生植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而且这种植物的果实在成熟后可以供人类食用,它成熟以后颜色为深紫色,而且味道酸甜诱人。乌蔹莓不丹可以供人类食用,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能清热解毒,也能消肿止痛,下面是对乌蔹莓功效与作用以及药用价值的详细介绍,对这种植物感兴趣的人可以重点了解一下。 乌蔹莓的功效与作用1、解毒消肿 乌蔹莓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解毒消肿是它入药后的主要功效,它对人类经常出现的咽喉肿痛和皮肤红肿疼痛以及丁疮肿痛等症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在治疗时可以把它与蒲公英搭配在一起捣碎制成泥状,直接外敷在伤处,这种方法对毒蛇咬伤和蚊虫咬伤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2、补充营养 乌蔹莓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结果,人们使用它后,不但能吸收丰富维生素,还能吸收一些天然多糖和多种矿物质,更能吸收一些氨基酸,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能加快人体代谢,增强人体各器官功能,并能提高人体自身抗病能力,对维持人体健康有极大好处。 乌蔹莓的药用价值1、治疗一切肿毒 消肿解毒是乌蔹莓入药后最重要的功效,在临床上它能用于人类多种种族的治疗,特别是对人类经常出现的乳晕和发病以及皮肤红肿疼痛等症有特别出色的治疗作用,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把入药后的乌蔹莓适量与生姜搭配在一起捣碎加入适量白酒然后取出枝叶直接口服。 2、治疗咳嗽带血 咳嗽是人类的高发疾病,而且它严重以后还容易出现咳血这时就能用入药后的乌蔹莓来治疗,在治疗的时候需要取乌蔹莓的根三钱,加入适量侧柏叶和地榆,帮他们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煎煮后服用,能尽快止血也能让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乌蔹莓〔清热利湿活血散淤解毒消肿〕 科别:葡萄科 别名:五爪龙,五叶藤,老鸦眼睛藤,虎葛 形态特征:多年生攀援藤本植物。地下茎蔓延。具纵棱,有分叉卷须,被微柔毛。叶互生,掌状复叶,小叶倒卵状矩圆形,粗锯齿缘,具柄。夏开绿色小花,聚花序。浆果球形,熟时黑色 采收期:夏、秋采全草: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备用药用部分:根或全草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寒 功能:全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消肿 根:清热凉血 用途:咽喉肿痛,流行性思腺炎,乳痈,黄疸,痢疾、咳血,尿血,尿道涩痛,跌打伤痛,风湿痛,蛇虫咬伤,热疖疮痈 用量用法:18~37克,水煎服。鲜者加倍用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四肢末梢血循坏不良者慎用 生长习性:低山灌木丛林,平野 1.流行性腮腺炎、痄(外敷方) 青草单方:鲜乌蔹莓茎叶37克,(清水洗净用法:捣烂外敷患部。每日换药1次 2.小便尿血 汉方组成:鲜乌蔹莓30克,白茅根30克,忍冬叶15克,车前草克,大飞扬18克 用法:水5碗煎3碗,当茶服 2.肺结核咯血 汉方组成:乌蔹莓18克,侧柏叶11克,白芨7克,蛇莓18克,地骨皮15克,功劳叶18克 用法:水3碗煎1碗,第二次水2碗半煎3克,早晚饭后各 4.烫伤溃烂(外敷方 青草单方:干乌蔹莓75克,苦茶油适量 用法:将乌蔹莓研细末,调苦茶油,敷烫伤处 5跌打伤、淤血 汉方组成:鲜乌蔹37克,鲜火炭母草37克,鲜六角英37克 用法:水3碗,酒1碗,煎2碗。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次 6.咽喉肿痛 组成:鲜乌蔹莓30克,蒲公英18克,凤尾草18克 用法:水3碗煎1,第二次以水2碗半煎3克,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次 备注:女贞叶味微苦,性平(冬青科植物 作用:清热消炎,祛风,散血 7.痴疖初起 汉方组成:鲜乌蔹莓30克,生姜18克,米酒20毫升 用法:两药先用清水洗净,加米酒,绞汁服。并以药渣外敷患处 8.化脓性淋巴结炎(外敷方 汉方组成:鲜乌蔹莓37克(洗净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9.挫扭伤(外敷方) 汉方组成:鲜乌蔹莓30克,鲜盐酸草30克,鲜莎草根15克 用法:先将三味药用清水洗净,捣烂加热后外敷扭挫伤部。每日换药1次 10.小儿疳积 汉方组成:乌蔹莓根18克,猪赤肉37克,骨碎补11克 用法:共炖烂,分3次服用 11.手指头炎(外敷方) 汉方组成:鲜乌蔹莓37克,鲜紫花地37克,(用清水洗 用法:共捣烂外敷指头炎处。 12横痃(外敷方) 汉方组成:鲜乌蔹莓30克,鲜半边莲茎11克,红糖11克 用法:合用捣烂,加红糖捶敷横痃处 13.小儿猩红热 相当名词:猩红热。中医的烂喉丹痧,又名喉痧、丹炒病因:常发于冬春之季。多因时行疫疠之邪毒(一种危险性的接触传染病毒),从口鼻入于肺胃,上冲咽喉所致。 症状:①咽喉红肿疼痛,喉核溃烂,上有白腐蔓延之膜,易拭去,疼痛剧如刀割,汤水难咽,寒作(发热至极高度),遍体如猩红,宛如锦纹,分散小粒者为痧,成片如云,头突起者为,如以手指压痧点则消失,手指离后痧点复现 ②痧点先起于颈项,后胸背,腹部,四肢,迅速蔓延至全身,然颜面独无,口唇周围苍白无痧点,疠痧发出则热减,舌面光滑呈肉红色有小粒突起,如杨梅状,舌苔初起白厚,渐转黄腻。痧消退后皮肤有糠皮样脱屑现象,相当于猩红热,应隔离消毒。 先宜以辛凉透毒,如银散。继宜泄热解毒如凉营清气汤。终宜滋阴养液,如养阴清肺汤。不宜辛温解表,或过早使用大剂苦寒,泻下药 汉方组成:乌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8克 用法:水4煎1碗半,分3~4次服 14.跌打损伤 单方:鲜乌莓茎叶(洗净用)米酒25毫升 用法:将鲜乌莓捣烂,取自然原汁50毫升,加入米酒煮开,顿服。暖睡取汗出,拭干即可 用方:鲜乌茎叶37克,酒糟少量。 用法:共捣烂,外敷伤处 15.毒蛇咬伤封喉症 症状:喉咙肿痛,舌咽,呼吸困难等症 简方:鲜乌蔽莓56克,鲜百两金48克, 用法:将两味青草洗净,捣汁,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下。或者煎汤,频频服之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就存起来吧,同时也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们,相信它的真的能帮到大家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sljz/6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名中医专栏中医经典脚气引发的烦恼丹毒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