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m.39.net/pf/bdfyy/

导读:掌握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的功效特点及临床应用。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组治疗外痈的中药,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组治疗内痈的中药: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

首先来学习鱼腥草:

本品因其新鲜茎叶中有一股强烈的鱼腥味而得名,鱼腥草在西南地区是一种很多人喜欢食用的野菜。

鱼腥草清热解毒,主要治疗热毒痈盛引发出现的疮疡痈肿,既可内服,也可局部用新鲜的捣绒以后敷,具有明显的解毒消肿之功。

本品还可消痈排脓,是治疗肺痈之首选药。

肺痈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肺脓肿,是热毒郁结于肺而化生的一种病证,患者以发热、胸痛、咳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特征,鱼腥草既可清热解毒消除病因,又可清泻肺热,还能祛痰排脓,故可治疗肺痈。

也可用鱼腥草治疗肺热咳嗽,比如现代医学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均可使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是鱼腥草注射剂,但是在使用鱼腥草注射剂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在使用鱼腥草注射剂的时候应提高警惕。

当然,鱼腥草鲜品和干品在使用时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可放心使用。

比如西南地区肺热咳嗽,用鱼腥草鲜品清洗干净,加一点调味品就可以直接食用。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

此外,鱼腥草对胃热引起的咽喉肿痛、肝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者耳道流脓等均可治疗。

另外,鱼腥草还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治疗湿热淋证。

用法用量:鱼腥草煎服15~25g,鲜品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服或煎汤熏洗。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虚寒证及阴证疮疡忌服。

下面我们来学习大血藤:

本品以干燥藤茎入药,因为它的茎切片以后,皮的内部和放射性的车轮状花纹,都是红色的,所以把它称为大血藤。

大血藤清热解毒,主要用于疮痈,无论内痈还是外痈均可使用,尤其擅长治疗肠痈。

肠痈就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肠痈是热毒瘀滞在大肠局部出现的一种病证,治疗时既要清热解毒还要活血化淤,而大血藤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活血化淤,故为治疗肠痈之要药。

活血化淤可治疗淤血引发的病证,比如说跌打损伤,妇女闭经、痛经均可使用。

此外,以藤茎入药的中药大多具有祛风湿、止痹痛之功,可治疗风湿痹证,加之大血藤可活血化淤,对于风湿痹痛局部有淤血阻滞者尤为适宜。

总之,本品善清肠胃之毒热,又能活血,毒去则肿消,血活则痛止,为治痈肿常用药,尤善治肠痈腹痛。又可祛风湿,治疗风湿痹证。

用法用量:本品煎服10到15克,外用适量,孕妇应当慎用。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

败酱草和大血藤均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均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疮痈肿痛;

但是大血藤清热解毒之功不及败酱草,活血化瘀之功又优于败酱草,故两者可优势互补,配伍使用尤其擅长治疗肠痈。

败酱草和鱼腥草配伍,还可治疗肺痈。可见,败酱草无论是肺痈还是肠痈均可治疗,是治疗内痈之佳品。

本品散於止痛,可用于跌打损伤、妇女痛经、闭经及妇女产后瘀血导致的腹痛。

总之,本品苦寒清泄,味辛能行,清降中有行散之性,毒解瘀散则痈肿自消,故为治疗疮痈肿毒之常用药。

因其辛散入肠胃,可行肠胃之瘀滞,因此为治疗肠痈之要药。

凡肠痈之证,无论有脓无脓均为必备之品,初起常与金银花、牡丹皮、红藤配伍,脓已成者多与附子合用。

最后我们把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作一比较:

三者均可清热解毒,治疗内痈证;

其中鱼腥草擅长治疗肺痈,大血藤擅长治疗肠痈,败酱草擅长治疗肺痈和肠痈;

鱼腥草还可利尿通便治疗淋证;大血藤还可活血化瘀治疗瘀血病证,还可祛风湿治疗风湿痹证;败酱草还可散瘀止痛治疗血瘀证。

这次课要求大家重点掌握这三味药主要适合治疗哪种内痈,并注意区别使用。

END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sljz/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