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知彼散曲社微刊第五十七期
北京酒渣鼻哪个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10117/8598818.html 本期主题:初夏。 要求:不限曲牌,不限诗词,任你发挥。 李建辉 农家初夏 青蛙唱,荷叶张,红日映池塘。 苗禾壮,麦穗黄,杏儿香,五月天农家更忙。 点评:曹恩梁 此曲语言纯朴自然,无一个生僻之字,无一处奇异之景,然具象亲切,给人浑然天成之感。最后一句,揭示主题。五月天让人见景喜上眉梢,可是接下来,要龙口夺食收麦子,要挥汗如雨锄禾苗,要累断老腰摘杏子,“农家更忙”是必然之事,对农家忙碌的牵挂也是农家子弟对故乡的关切! 此曲显示了建辉社长过硬的炼字功底。梁老师讲的“炼名词炼实字更加重要”,在此曲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不妨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此曲对照一下,其结构处理何其相似,前面铺陈写景,最后一句升华思想,是两首曲共同的妙处!有个成语叫“异曲同工”,用到这里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曹恩梁 初夏(通韵) 麦浪丰年秀,黄杏压枝头。 羊觅草肥坡下走,小牛紧跟羊群后。 三五顽童浅水游,精光全露,行人路过笑遮羞。 点评:张锦萍 这首小曲语言朴实无华,非常接地气。麦浪、黄杏、羊、牛、顽童以及行人,这么多元素构成了一幅农村初夏生动有趣的画面,特别是“精光全露”、“笑遮羞”,用词准确、形象风趣。 徐素萍 初夏(通韵) 绵绵雨过骄阳照,茵茵草绿枝藤绕。 蜂媒蝶使花儿笑,莺歌燕舞佳人俏。 新蝉高柳鸣,红鲤荷塘跳,浮萍池满蛙声闹。 点评:王瑞凤 此曲合律合韵,意境优美,如一幅跳动的国画,把我们带入作者笔下的那个初夏。 两组合璧对尽显特色,看得出作者虽然写曲时间不长,诗词基础了得。 弱弱地建议,结句试着适当地抒情,让读者知道我们为什么而写,也就是如此优美的初夏作者想和读者分享怎样的心情。 梁红 初夏(通韵) 池水漾风,小荷坚挺,翠盖如蓬。 茜纱漫撫西楼梦,水墨丹青。 烟柳处莺雏争鸣,绿丛中紫燕欢声。 花香竞,群芳落屏,片片似精灵。 点评:任光一 梁红老师的这首曲作《初夏》,工整合律,用词优雅,读来朗朗上口,堪称完美!尤其是上半阙,曲的开篇非常漂亮,展现出了池塘的背景画面:微风吹过,湖面上泛起层层波纹,少女登楼轻撩纱帘,倚窗眺望池塘景色,荷花绽放着她的美艳,莲叶茂盛,连绵不绝!紧接着下半阙池塘边“烟柳处”、“绿丝中”“莺雏”“紫燕”“争鸣”“欢歌”,恰似人间怀情少男少女在池边嬉戏,玩耍。最后结句“花香竞,群芳落屏,片片似精灵”惟妙惟肖!夏日赠予大自然的这些景物都是精灵!短短一曲,字字清珠,环环相扣,情景交融,尽得神韵雅味!好一幅淋漓尽致的水墨丹青画! 王洽娥 果园四月(通韵) 初夏乡村正迷你,枣花花黃似米。 桑葚亮秀珠玑,醉入心脾,唇染任她戏。 杏子涩涩青衣,口内酸酸馋液洗。 点评:张玉武 王洽娥老师这首曲作描写的是一幅乡村果园,首先题目已表明是“四月”,的确乡村的初夏是迷人的,是生机焕发的,“枣花花黄似米”,“涩涩青衣”,“口内酸酸馋液洗”,形象生动,值得学习。 我们点评,应尽己所能并遵循事物本身来加以客观的评论,又要指出不足和失误,同时给于笔者以鼓励,而不能挫伤笔者的积极性。以此原则和王老师商讨如下: “珠玑”多用于比喻优美的文章或词句,“桑椹亮秀珠玑”,是否合适?“醉”多指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沁”多指气体液体等渗入或渗透,所以应改作“沁入心脾”。 “杏儿”农历3至4月为花期,一般是不可以吃的了,所以也就没有后面的:“涩涩青衣……”了。从果农的角度看,不夠准确。个见。 刘玲翠 初夏 公园里莲花树花,院内有盆花枣花,爱乡间家花路花。 到郊区观赏禾田,绿林间缠花绕花,菜园架黄花紫花,四周蔓瓜花野花。 数不完大地风光,心怒放千花万花。 点评:宋淑玲 初夏之际的花儿,在刘老师的眼里心里开的是不亦乐乎。此曲虽句句有花,但并不曾给人以繁琐累赘之感,相反笔者通过对字、句的提炼,以及匠心独到的描写方式,巧妙地将人引入到如痴如醉的意境之中。另外曲作不但韵、律无误,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首不错的曲作。 李太水 初夏 月下榴花,水里鸣蛙,执手园林坝。 羞答答,面如霞,虽初恋已定婚纱,蟾月传情话。 张玉武 荷塘夜色(新韵) 荷前娇月映红楼,叶底蛙声歌正悠,蓬借风扬送玉舟。 望桥头,一半儿芙蓉一半儿柳。 点评:王洽娥 “娇月、蛙声、玉舟、芙蓉、柳:”构成了一幅万籁俱静、清幽神怡的“荷塘夜色"之画图,读来令人滋生满满的遐想。仿佛读者就是那朵温婉的“芙蓉″伴着她心仪的柳,亭亭玉立在桥头,莺莺燕燕,私语啾啾。结句“望桥头,一半儿芙蓉一半儿柳",集曲牌“一半儿"之精华,把“荷塘夜色"推至佳境。妙曲,赏读! 开头前三句,或对仗、或鼎足,都有提升的空间。 梁文敏 夏日感怀 海棠谢却柳身盈,池鲤双双竞。 鸢尾花开紫遥映,俏争屏,问君哪个芳颜靓? 紫鸢易凋,青春易逝,转眼暮年登。 点评:马爱萍 梁老师,一首《夏日感怀》借题发挥,借景抒情。 “海棠谢却柳身盈”写出了春去夏至,时令的变化,以及大自然之景的变化规律。“池鲤双双竞”欢快的鱼儿,在水中跃跃欲上,其乐融融,多么自在啊! “鸢尾花开紫遥映,俏争屏”鸢尾花大多为蓝紫色,花形似翩翩起舞的蝴蝶。五月,是鸢尾花开的季节,当我们看见一只只蓝色蝴蝶飞舞于绿叶之间,仿佛踏入人间仙境一般。“问君哪个芳颜靓?”反问的句式更突显出鸢尾花的娇艳和独特。 末尾,“紫鸢易凋,青春易逝,转眼暮年登”则从中感受到梁老师景情相融的恰如其分,辗转反侧的恰到好处,惟妙惟肖的高瞻远瞩。“易凋”“易逝”“暮年登”大幅度的转接,却使此曲更有味道。青春短暂,莫要让青春悄然逝去,珍惜拥有的一切,努力奋斗,不要待到晚年时后悔莫及。 明王守仁先生曾说过:“你未看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自然中的一切都是亘古不变的定律。能保持:花开不喜,花谢不悲,用一双智慧的双眼观察世间,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拥抱世界,美好无处不在。 巧妙的写作手法,独特的写作风格,精彩的句式应用,学之受用。 梁文敏 夏夜农家 浮云明月榴花,河堤碧水池蛙,小院清风绿茶。 纳凉庭下,流萤还伴人家。 王富华 闲钓(通韵) 紫砂小凳漁竿,柳荫荷俏塘边,蛙趣蝉鸣鸟翩。 蝶花相恋,清波一钓悠闲。 点评:徐素萍 合律。画面感很强。紫砂,绿柳,粉荷,清波的静态美,青蛙欢跳,鸟儿轻飞,蝴蝶翩舞的动态美,相映成趣。小凳,鱼竿,一钓,悠闲,点出作者在初夏美景中悠闲自得,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整首曲子格调清雅有趣,情景交融,读起来也很好听。 个人觉得:俏,翩二字再斟酌一下更好?愚见。 张丕温 初夏即景(通韵) 枣花怒放蜂蝶戏,小麦青青忙竖旗, 归来旧燕又啄泥。蛙和起,弄碧柳依依。 点评:梁耿 “枣花怒放”、“小麦青青”、燕“啄泥”、“蛙和起”、“柳依依”,一连串的夏初季节美景,让读者身临其境。 写诗曲要有诗意。换句话说,只有有了诗意才能称为诗曲。怎样才能有诗意呢,首先,在写一首诗时,脑海中先要有一个轮廓。诗意来自语言,而语言的形成就来自于我们对身边所有一切感受后形成的文字。当我们捕捉到和这些词汇有关的东西后,接下来就是要通过艺术的手法修辞,组成句子。组成的句子在这里就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诗意,这些物象的再加工,即可成意象,才能使各种普通的需要变得有诗的意境。 这首小令,轮廓构思、语言修辞都较妥当;标题与内容十分吻合,即景,就眼前的景物即兴创作的作品。此曲得体,有味,耐品。 宋淑玲 二课堂 炎天夏,蒸地暑,几岁娃急匆匆跑步。 钢琴口才还跳舞,说什么为将来铺路。 点评:刘玲翠 本曲写在暑假里家长给孩子们报班,搞得孩子们很紧张,又增加了负担,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应该给孩子们玩的时间。作者深入生活,观察入微,以曲评事,显见作者的思想境界。且此曲曲终意不尽,给读者留下了思维空间,这是作者构思高妙之处。 再就是衬字,衬字最好前面加,不加衬字也得让句意完整,加得让人一眼看明白。此曲第三句“匆”和“跑”,最后一句,哪个为衬字,每个人理解不同,望大家共同探讨提高吧,个见。 张锦萍 初夏游园(新韵) 花开盛,芳草青,细风吹水晶帘动。 壁石瀑飞烟雾腾,喜鹊欢燕歌莺诵。 点评:岳建华 此曲合韵合律,芳草青青,风吹波起,瀑飞烟浓,鹊欢莺啼。好一幅初夏盛景。 不足之疵乃(花开盛)三字。 初夏应是绿肥红瘦之时,然百花争艳表达欠佳,望再酙。 王洽娥 夏日新城公园行(通韵) 柳婀娜,如屏如幛影婆娑。 紫鸭岸上百花磋。银镜青螺,张颌座像琢。 传奇过,情缀哲思锁。汾河史刻,史刻汾河。 马爱萍 出水芙蓉(通韵) 出淤泥一展风情,头戴花娇姿待娉,傲水塘冰清玉英。 翡枝茎,一半儿休眠一半儿醒。 点评:梁文敏 历代文人都不吝对荷的赞美之辞。宋人周敦颐赞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赞它“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赞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确,荷的很多美好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学习。马老师这首曲合韵合律,不仅写出了荷的风韵,而且还写出了荷的风骨,很好!前三句若能鼎足对,将会更好些哦。 马爱萍 夏荷(通韵) 玉盘碧绿水中幽,艳丽荷花香气讴,蝶舞蜓旋忙探究。 再回眸,一半儿娇羞一半儿扭。 宋淑玲 夏莲 赏俏莲,池塘转,半悟诚缘对荷禅,一时片刻安心愿。 水碧戏鱼欢,花红任蝶翩,叶绿供蛙眠。 牛继和 初夏之乡 孟夏草期雨,柳枝飘绿塘,蜂蝶萦花吐露芳。 香,青青田稻桑。真情放,我心恋故乡。 石春生 初夏(通韵) 炎阳炙人,汗出沾背。石铄金流,蝉默雷干,燕雁分飞。 麦田馡,翠柳挥,五彩丝丝娃儿佩,苇香飘马莲余味。 石春生 话夏季养生〈通韵〉 一日勤学惜早晨,一年耕耘赶早春。 春若不劳勤,秋来兆忧困,事物类推寅。 身体安康霄夙心,人类健康养肝神。 立夏时间肝火氲,五行理论, 阴阳演化,玄妙理博深。 如何注意咱凡身,至少知道别烦闷,调理饮食合愿谨。 牛蒡姜葛根先倡引,蒲公英乌梅养生饮。 话语听真,老少欢欣,体瘦身安美梦祯。 良医效贞,饮食交沁,顺俗四季享青春。 点评一:李太水 话夏季养生这个题材不错的,应该讲出养生的意义和方法。 “一日勤学惜早晨,一年耕耘赶早春。春若不劳勤,秋来兆忧困,事物类推寅”。题目是夏季养生,怎么拉扯到了春天?入曲就跑题了。 “身体安康霄夙心,人类健康养肝神。立夏时间肝火氲,五行理论,阴阳演化,玄妙理博深。”霄夙心是生造的词语,本段应该是本曲的重点,可是仅流于口号。 “如何注意咱凡身,至少知道别烦闷,调理饮食合愿谨。”不精炼。“合愿谨”,生造词。 “牛蒡姜葛根先倡引,蒲公英乌梅养生饮”。这两句的节拍怎样划分?没有节奏感。“话语听真,良医效贞,饮食交沁,顺俗四季享青春,”不通顺,费解。顺俗?你讲的是养生,怎么又叫去顺俗? “年”,平声,该仄。“秋来兆忧困”,平平仄平仄,曲谱是平平中仄。“人类健康养肝神”,平仄仄平仄平平,曲谱是平仄仄平平。“如何注意咱凡身”,平平仄仄平平平,曲谱是仄平平,平平厶△。“至少知道别烦闷”,仄仄平仄平平去,曲谱是中中中平平厶上△(可平)。以下仍有多处不合曲谱。 总评:没有严格按照曲谱去填写,如果是使用了衬字,也分辨不出来,这是基本功,应该先自测,不合律不交作业。作品构思混乱,章法上条理不清,中心不明,语句生涩,读后得不到养生的启迪。 点评二:梁耿 写套曲,先立意、谋篇,建立架构,分好层次,突出重点。严格遵谱,衬字可加但不能随意。 作者勤奋,但勤奋的结果要出好作品。劝作者静下心来,看看书,初稿写好后,多检查修改,勿粗制滥造。 武文英 春深转夏小记(通韵)(重头) 1.绿荫铺野 暗香影绕,虫蛙鸣叫。 炎日燃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雨润苗,蕾吐苞,叶枝丰茂,换新装纵情欢笑。 2.万物华实 千丝袅娜,万红飘落。 日月如梭,时令撩拨,布谷鸣和。 挑笸箩,披雨蓑,奔波阡陌,小荷青果生花落。 3.青春正好 芳菲语细,喧哗离去。 四溢生机,不再沉迷,跨越藩篱。 青春仪,正当时,张扬活力,送春归夏妍标致。 4.昂扬行远 烂漫已残,夏花正艳。 播种诗篇,耕作词笺,热烈缠绵。 艳阳天,奋进年,担当无怨,望征途愿景无限。 5.不负季节 轻絮点衣,碧荷成句。 承载生机,酝酿秋实,绚烂宋词, 沐晨曦,闻鸟曲,浅发诗意,夏之韵静性明志。 点评:李建辉 武文英刚开始写散曲,一口气就写了五首,应该赞赏,又一次给未下水的友友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第一首《绿荫铺野》色彩缤纷,节奏明快。引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堪称亮点,结句很响亮;第二首《万物华实》尤佳,对仗工稳。结句紧扣题目;第三首《青春正好》细、青两字平仄有误。通篇语句通顺,后半部分好于前半部分;第四首《昂扬远行》漫、正、景三字平仄有误。整体不错,结句有力;第五首《不负季节》宋字平仄有误。且“绚烂宋词”一句放在此处,有些突兀。 纵观五首作品,都能很好地把握初夏这个主题,且词句婉约清丽,看出作者有较好的古诗词积累,也很用心。由于初写,格律上难免生疏,个别字的平仄,还需努力把握。相信不久都会克服,凭着较深厚的文字积累和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很快会脱颖而出,前途无量。 梁耿 无雨也忙 这初夏无雨多阳,愁坏农家,蔫死禾秧。 偶有雷声,偶来几滴,偶湿衣裳。 老天爷为什发狂?秋作物怎地收仓? 撂下彷徨,撂下忧伤,寻水浇田,力保安康! 李桂芬 初夏赏杏新韵 春来花秀,夏来果诱,引来游客枝前凑。 叶儿稠,杏儿羞,微风吹过枝丫瘦,摘上几颗来润喉。 酸,也入口;甜,也入口。 梁耿 山村四月 柳叶浓遮,遍山村小巷,荫下人多。 海榴初绽,一簇簇红罗。 幼燕窝边弄语,柳梢上鸟鸣相和。 阵雨过,抛珠压尘,打遍新禾。 年年丰收报喜,念山河美景,谁愿虚过! 旱魔骚扰,更得苦张罗。 提水浇田缓渴,有闲趣友朋吟歌。 少酌么,雷公响锣,俺要去巡河。 点评:张孝银 纵观全曲,字字扣题,句句得意。一个“遍”字,写出了山村四月的每个街巷都笼罩在一片“绿叶浓遮”的翠绿当中,院内风景又是“海榴初绽,簇簇红罗,”好一派乡村美景世外桃园。阵雨过“抛珠压尘,打遍新禾”,把一场喜雨的到来描述得活灵现。“旱魔骚扰”引出下句“提水浇田,友朋吟歌”写的真好,由衷赞叹! 但文中“弄”字在好多古诗词中频繁应用,如“起舞弄清影”“纤云弄巧”“云破月花弄影”等诗词不少于十几处,本文中如为了合乎平仄而用,还不如改为“戏”字,特别最后一句让我这个词曲半吊子琢磨了几天都琢磨不透,真不知雷公响锣(打雷)和“要去巡河”有甚因果关系,难道是要去防汛?可是四月防汛又有点太早,汛期一般是在七下八上之间才对,这点让人不解。 答谢:梁耿孝银指谬,十分感谢。改为:“再见阿哥”。王瑞凤 西江月·初夏盼雨 幸有惊雷响起,祈求大雨滂沱, 狂风一阵紧收锣,云散骄阳似火。 庄稼正需滋润,小溪停止欢歌, 堂前枣树叶飘多,怎盼金秋硕果? 张丕温 七绝?夏赏睡莲 莲步轻移袖舞风,半施珠白半施红。 天然生得嫦娥恣,婀娜飘飘幻梦中。 牛根科 七绝·潞州之夏 四顾风光接水光,绕城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林荫道,乐享溶溶一夏凉。 梁文敏 七绝?咏荷 别样娇颜玉立田,香名幽远惹来仙。 蛰居淤淖无人晓,修得奇葩岂偶然? 任光一 七绝·初夏 院外桃花谢五更,墙头小杏满枝横。 蝉儿蜕甲潜青柳,暗躲螳螂盼雀声。 李建辉 七绝?初夏逢友 布谷声声夏日来,榴花似火竞相开。 浓荫绿树清凉意,三五知音举酒杯。 刘玲翠 五律·荷花 夏来心去处,结伴近荷塘。 思绪随花舞,秋波共水光。 娇姿茎叶嫩,并蒂玉苞芳。 净直中通立,偷偷送暗香。 王洽娥 七绝·赏睡莲(新韵) 蜻蜓早立秀心仪,浅笑风情俏百姿。 楚楚玲珑羞少女,荷池缀彩咏成诗。 牛根科 五律·荷 凌波娉袅步,仙子珮声来。 翠玉擎天伞,芙蕖出水台。 临风姿绰约,沐雨貌珍瑰。 圣洁昭三界,幽香播九垓。 牛根科 五绝·夏 三伏暑徘徊,多云盼雨雷。 清凉何处觅,心静自荫来。 李太水 初夏 炎热渐增时见长,春妍谢罢夏娇芳。 榴花灼灼枝间媚,杏子青青叶底藏。 风过麦田催浪海,蛙临碧水闹池塘。 村民举目丰收景,自在倾谈笑语扬。 刘玲翠 七律石榴 农家小院石榴开,一树朝霞诱客来。 五月抬头花雅赏,中秋伸手果轻陪。 衣裙艳丽招蜂舞,香气芬芳引蝶徊。 日子年年红似火,主宾岁岁笑盈腮。 梁红 七律炎夏 粉雕玉琢一池塘,铺绿镶红半角黄。 柳岸黄莺歌欲醉,堂前乳燕自寻凉。 张丕温 七绝?初夏村见 一树槐香惹蝶癫,时时蜂绕舞翩翩。 学堂归早童儿闹,唤友呼朋放纸鸢。 石峰英 七绝·夏荷 蝉鸣蛙唱絮云飘,出水芙蓉百媚娇。 绿叶红花遙相应,碧莲沾露荷舟摇。 张续辉 五绝·初夏(新韵) 老巷有王婆,人精算计多。 见她冬服买,才觉夏临窝。 梁文敏 夏草 河堤陌上寻常见,碧翠纤身细叶柔。 一夜雨狂风骤扫,朝来玉立百花羞。 李太水 那年初夏 枣花开放麦梢黄,几个儿童戏水塘。 阵雨青荷珠泪动,平添身上一丝凉。 马爱萍 七绝?夏日瞬间 大风刮过村中巷,汇聚乌云遮太阳。 阵雨哗哗街水淌,雷声已过起虹墙。 刘玲翠 七律?石榴 农家小院石榴开,一树朝霞诱客来。 五月抬头花雅赏,中秋伸手果轻陪。 衣裙艳丽招蜂舞,香气芬芳引蝶徊。 日子年年红似火,主宾岁岁笑盈腮。 宋淑玲 七绝?初夏二首 一 布谷声声唤夏来,炎天蓄势正徘徊。 单衣人问凉何处?静树蔫花口不开。 二 风动一川金麦舞,水连十亩粉荷妆。 唯祈天降及时雨,助我秋田谷满仓。 郭文照 五绝·夏雨 无风骤雨魔,路上水成河; 闪电雷声罩,谁怜苑里荷。 张锦萍 七绝·初夏农家院(新韵) 袅袅炊烟青舍冒,蜂蝶共舞柳莺嘈。 芳香弥漫人陶醉,步步花开步步高。 李桂芬 七绝?小院夏夜 浅房厚壁双坡瓦,院里黄瓜架上爬。 三五宾朋庭下坐,高谈世事伴清茶。 郭文照 五律·凉夏(新韵) 消夏绵山里,乘凉松树林。 水涛沟最美,真果寺殊珍。 殿内清风在,山中草木芬; 源流飞瀑布,峻岭绕白云。 张丕温 浣溪沙?初夏 方落槐花枣又浓。低枝高杈蝶追蜂。热风劲刮麦葱茏。 蛙噪河渠鸣似鼓,燕钻云海急如风。炊烟袅袅夕阳红。 梁耿 七绝·老家初夏 老家旧屋土山依,溪水潺潺似咏诗。 初夏暖风催麦气,柳阴卧犬赏花奇。 本期综合点评:梁文敏 本期主题是初夏。初夏,一切都没了春的娇羞。它,大胆,率真,青春,个性。每个细胞都充满了勃勃生机,浑身上下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像极了20岁出头的帅小伙儿,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主题。 这期作业没限制曲牌,老师们的作品可谓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曲部里,我大致统计了下,足足有18首曲牌名,单曲,套曲,曲曲让人爱不释手。一首首措辞精美讲究,立意也耐人寻味,有讴歌农忙的,有抒写闲适情怀的,也有感叹时光易逝,告诫世人要诗酒趁年华的,还有忧心下一代,反思今日之教育的,还有思乡的......凡此种种,就感觉老师们创作的思路是对的,先确定立意,然后再紧绕立意构思、措辞。 诗词部里,七绝、七律、五绝、五律等都有涉及到。形式上,老师们都能做到合韵合律,对仗也比较完美。立意方面,老师们也都不错。 综上所述,这期我主要强调了两个字——立意,如果没有立意,就感觉没了灵魂,只把初夏的景物啪啪写出来,那和看照片儿也没什么两样。这些只是我个人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还请老师们海涵哈。 最后祝我们曲社在梁老师和社长的带领下越来越好,也祝老师们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综合点评补充梁耿 借用张丕温老师在群里说诗的一段话,表达一下我对这期诗词的一些看法。 “诗歌具有精炼性。就是用最简炼的词句,表现丰富的内容。诗歌具有含蓄性,诗贵含蓄,即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用极少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诗歌具有多义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言此意彼,双语衍生,语少意多,像芭蕉一样,剝开一层又一层,层层都见新鲜,含义多多。语言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欣赏诗的方法,要从语言入手欣赏用词之妙。炼字的真义是炼自己的诗思,炼自己转换思维角度的能力,推敲就是换位思考,诗的功夫在诗外。” 用以上一段话,衡量一下这期的诗词,大部分作品尚可,但有的平铺直叙,语言呆板,“诗眼”不知在何处?真不如一篇散文,只是外形似诗而已。无情而发,读之,形同嚼蜡。 有的作品的语言有明显拚凑的痕迹。望大家正视自已的问题,在炼字上多下些功夫,古语云:一字得来泪双流,是也!学无止境,戒骄戒躁,始得初心。 集稿与审核王洽娥李太水石春生马爱萍 轮值主编梁文敏 制作冯云霞 审核梁耿 汾河散曲社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ycxz/10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为什么说没有镁的钙片吃了也白吃只因ld
- 下一篇文章: 民间神奇中草药犁头草紫花地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