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会梦见她回来家中
▍给母亲 她活着时喜欢清扫残花和落叶 吃素食,穿自己做的粗布衣 每年春天养一窝鸡娃,栽几棵幼树 立冬后用白纸贴糊风门和窗户 侧身睡觉时怡然得像个孩童 如今她躺在故乡的河堤旁 在一片柳树和杨树的浓荫里 坟上开满白雏菊和紫花地丁 有时我去散步,会看到上面有许多 黄粉蝶飞翔,花背鸟在柳荫丛中啼鸣 我说:谢谢你们,陪伴了她的寂静 有时我会梦见她回来家中 给我做饭、开门、叠被、晒衣 拉着我烫伤的手腕细看 她坐在院落里,我站在屋门口 紫楝花盛开在院落上空 光阴中,仿佛她仍健康,我仍芳青…… 作者/杜涯 人对死亡的畏惧也饱含尊敬的心理,相对于所谓“自为的存在”——一个行动中的人,他(她)无时无刻对“现在”的超越与否定,都容易陷入观念上的“原初命定”的陷阱。即我们的生活轨迹是无可依违的,只能随着时间流淌,逝世。生活的总和,不过是扭头回望时对零散记忆与事件的再思考。这一切果真存在吗?为什么大多数都散落到泥土中而不再显现。 与自然存在物的坚实、无动于衷相比,人的悲痛更来自对自身不确定感的深切体悟。越是敏感而陷于“追问”情节的人,越容易陷入悲观与绝望。哀而不伤的诗人不过是声律浮华世界中肤浅的张望者。哀则必伤,试图“化悲痛为力量”的人根本不知悲痛为何物。对于他人的悲痛,人甚至缺乏同情的依据。但我们能够从那些纯真敏感者的体验与记述中,寻找某种共同的情感与意志,以期自我印证、警醒,匡扶我们的心灵。 杜涯同样“拒绝拥抱环境”,她对世间人与物的深沉体悟,总指向时光中的往事、流逝中的亲情、变幻不定的命运。她简易真切的诗歌形式,痛彻心扉的情感流露,在这首给母亲的诗中尽显无遗。 死亡是一个谜,但人所投射的爱永远存在,穿越生死。 荐诗/高岭 /04/03 回复朗读,或点击阅读原文可至荔枝FM读睡首页收听光辉女郎、老腻的朗读,光辉女郎版的配乐是《我心涟漪》。 题图/AlishiaFarnan 值守/五重、范致行 诗作及本平台作品均受著作权法保护 相关事宜请联系bedtimepoem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ycxz/10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季水痘流行战痘有方
- 下一篇文章: 本土文化这里有一份ldquo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