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周六,九九过后的第一天,正好是个大晴天,就准备出去走走。上海防疫形势严峻不敢走太远,那就去附近的村子看看上周看到过的蚕豆花,也体味一把“九九艳阳天”的风光。

沿着陈行公路一直向西边走,过了四五个路口就进入了农村地界,称为塘口村。靠近村子的荒地看到了零零散散的救荒野豌豆和车轴草,上海很多这两样野草,且已经有蜜蜂在采早春的花蜜了。也看到一个老头蹲在地上在挖着什么,大概是荠菜吧。

救荒野豌豆和车轴草

进入村子,许多人家门前的空地上都种了一两列蚕豆,都在热烈地开着花。我第一次见到蚕豆苗还是在交大七宝校区,那会也是春天,但我并不喜欢吃蚕豆,蚕豆苗的株型并不美观,花朵上的眼睛似的大黑点也过于抢眼了些,它旁边攀在墙边竹篱的豌豆苗和花就好看得多。但我还是秉着仪式感特地来看这些蚕豆,并摘了一小朵来闻闻这“蚕豆花儿香”,是一种特殊的味道,可以称之为香,但隐隐也会让人闻着不太舒服。菜地里还看到了一畦草头,有一半刚被主人掐过,另一半有一些已经开出了它们的小黄花。

上海的乡村

换条路继续走,经过一个水闸后沿着河边转悠,路上临河的草坡上稀拉拉的开放着婆婆纳,紫花地丁和蒲公英,路的另一侧则是一长溜的蚕豆,夹杂着一小段油菜花。河对面的菜地被串起风车的铁丝线围着,春风不断,风车在使劲转悠,蚕豆苗和其他菜苗荒草也在阳光下随风招摇,很有春天的样子。

蚕豆和风车,当然,不是柳堡的风车

回去的路上远远的看见了一棵玉兰,这才想起来在玉兰这么常见的上海,这附近竟然没什么白玉兰。顺着那棵玉兰的方向走去,才发现是在城乡交界的地方,有一片空地,大概是被当成了苗木基地,种了几棵玉兰,这些玉兰还不算大,只是一味地向上生长,没有多少往两侧张开的枝条,但都尽己所能得盛放了许多花,在树下向上望去,洁白的花趁着碧蓝的天,光这两样颜色就组成了典型的上海的春天的画卷。

蓝天下的白玉兰

紫叶李,还是蔷薇科的植物最能代表春天

一下午的散步使得心情格外舒畅,晚上洗澡的时候都在哼着歌。哼着哼着想到了另外一个与之很像的旋律,应该是多年前看过的样式的一个关于自然的纪录片的背景音乐,还依稀记得纪录片的内容是关于松树或杉树的成长,明明是生命的生长,但配上那个背景音乐,却有一种悲凉的感觉,让人感受到生命成长的不易。用各个听歌软件的听歌识曲功能都查不到,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找过这个音乐的,而且当时是找到了,可惜没有收藏下载。想了一会,脑子里蹦出了“生命之歌”的名字,于是在网上搜索,但找出来的都是另外一部纪录片,去B站找也找不到,在快要放弃之时突然想到似乎是叫“森林之歌”,再去查,果然是查到了。B站视频下面不少评论都是说当年汶川地震,所有电视台都在播救灾实况,只有一个台在播这个纪录片,印象深刻。看网易云音乐,评论更是达到了+,基本都是说地震期间只有这个纪录片可看的事情,也有说对这个纪录片的哪一部分印象最为深刻,基本都是被这个音乐所透露出来的悲凉感所触动的。继续往下划评论,竟然看到了对一条15年的评论的点赞记录,果然我曾经找到过这个歌。15年离现在也有7年了,更别说是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倒是对地震期间看到这个纪录片没什么印象了,如果是08年看到的话,那不知道是小学6年级的时候,还是说已经上初一了。只记得是某一次的周五下午回家,打开电视,看到了这个纪录片,听到了这个音乐。而且这个纪录片,我应该最多看到过两次电视台播放,那会一周只能回家一次,没法总是看到的。我又去B站快速浏览了这个纪录片,确定了我当时看的是关于水杉的部分。赶紧收藏了音乐,不要再丢失了。很多时候,经历过的一些不是那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在某一天也会因为某个契机突然想起来吧,即使过去了那么多年,就像现在这样。只是这个音乐实在是有着生命的苍凉感,心情也是低沉了许多,颇有些兴尽悲来之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ycxz/1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