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视角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基质改良个
射频消融已是有症状房颤的主流治疗。在消融术式选择上,尽管单独的肺静脉隔离(pulmonaryveinisolation,PVI)对阵发性房颤效果显著,但持续性房颤的消融成功率常有赖于肺静脉隔离后进一步的基质改良(substratemodification)。心房基质的定义尚未达成统一,但有研究表明心内膜标测出的左房低电压区(low-voltageareas,LVAs)和MRI延迟强化区能匹配。因此,LVA可能是基质改良的靶点。低电压区的界定:相邻3个及以上标测点的电压小于等于0.5mV。 试验假设 对于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后进一步依据低电压区进行个体化基质改良的消融方案(LVA方案)优于传统的消融方案,即阵发性房颤仅肺静脉隔离,持续性房颤在前者基础上根据解剖进行线性基质改良。(图示见图1) 图1A为传统方案,B为LVA方案 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单中心前瞻性试验,共纳入名从未行过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随机分配到LVA组(LVA方案:无论房颤类型,肺静脉隔离后都依据低电压区进行个体化基质改良)和控制组(传统方案:持续性房颤在前者基础上根据解剖进行线性基质改良)。(patientflow见图2) 消融前24小时须停用抗心律失常药,在90天的消融后空白期(post-ablationblankingperiod,BP)若发生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可用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但在空白期结束前应停用抗心律失常药。术后第3、6、12个月时,患者须接受7天的Holter以评估心律。holter监测外的任何有证据的心律失常皆包括在主要终点的分析中。主要终点为消融术后空白期至12个月的随访期内,未用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时亦未记录到房性心律失常。 图2patientflow 结果 有效性:整个随访期中,未用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时亦未记录到房性心律失常的比例:LVA组68%vs控制组42%(P=0.)(见图3、图4) 图3 图4 安全性:严重并发症(11/,9%)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图5) 图5 总结 电压引导的基质改良为个体化消融方案提供了能清晰界定的靶点。本试验发现LVA方案在消融后未用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时未发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比例高于传统方案。 参考文献: Kircher,S.,A.Arya,D.Altmann,S.Rolf,A.Bollmann,P.Sommer,N.Dagres,etal."IndividuallyTailoredVs.StandardizedSubstrateModificationDuring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forAtrialFibrillation:ARandomizedStudy."Europace20,no.11(Nov):-75. 第四届亚洲心律失常峰会(ACAS)暨第一届中国心律失常峰会(CCAS)将于年3月8-10日在深圳召开,现面向全国医师征集心律失常中英文讲题、并发症疑难症精彩病例,投稿邮箱为essay acas-ccas.org,欢迎踊跃投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CCAS心律会———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ycxz/3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黄煌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早死附
- 下一篇文章: 心脏早搏严重吗早搏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