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_7257160.html

甜地丁原植物——米口袋G.verna(Georgi)Bor图片来源:冬凌草

米口袋G.verna(Georgi)Bor.是北方早春开花野草之一。每年在4-5月是其生长最为繁盛的时候,此时也正是药材甜地丁采收时间。

米口袋成熟后荚果及种子图片来源:朱仁斌

米口袋得名因其荚果中装满如小米粒的种子而得名。米口袋属植物世界上约有20种,多分布于中亚或亚洲东部,我国约有15种,是该属的主要分布区。

米口袋;红紫色的蝶形花冠5-6朵图片来源:夏伟

古人经常喜欢用“丁”来形容一种事物的极少或极小。米口袋分茎极缩短,叶和花梗丛生于基部,小小植株的远望去,像趴在地上一样。

米口袋根,因为含有一定的淀粉和还原糖,吃起来除了浓郁的豆腥味外,还有那么一丝丝甜。这也许就是人们习惯叫它甜地丁的原因吧。

米口袋的圆锥状根图片来源:夏伟

米口袋与其说它是一味本草,不如说它是饥荒年代的救命粮。那年代,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野外可食用的植物也少,这时先民们经常用它的嫩叶、种子或根,做菜做粥,来充饥裹腹。

虽然现在我们不用再迫于吃这些了。而当我们再次咀嚼这种植物时,也许仍能品尝到那时生活的艰辛苦涩。

米口袋早生叶被长柔毛,长仅2-5厘米

甜地丁在古代称为米布袋,最早记载于《千金方》治痈疮肿毒方中,后历代医术多有收载,常常和紫花地丁相互混杂,相互使用。

直到《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及《本草原始》中的米布袋附图考证,确定为以米口袋G.verna(Georgi)Bor为主的米口袋属一类植物。自年起,为避免与紫花地丁混淆,米口袋以甜地丁之名收载于《中国药典》。

夏秋间叶可长达15厘米,叶毛稀疏,甚无毛图片来源:冬凌草

甜地丁,其实是一味少常用中药,临床很少使用。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多用于疔疮痈肿,急性阑尾炎、一切化脓肿炎症。

5种地丁原植物:A紫花地丁;B蒲公英;C瓜子金;D紫堇;E华南龙胆

另外在本草里作为地丁入药的有很多种,如堇菜科的紫花地丁、蒲公英称为黄花地丁、远志科的瓜子金为竹叶地丁、罂粟科的苦地丁、龙胆科的华南龙胆亦被称为广地丁等。

甜地丁药材(早春货)图片来源:冬凌草

甜地丁虽算不上大宗药材品种,但也不是太冷背的药材,在国内有几种清热解毒类成药,如清热解毒片、清热解毒胶囊、热毒平颗粒等配方中含有甜地丁这味药。

甜地丁饮片(早春货)图片来源:冬凌草

甜地丁早期一直以野生资源满足市场,因为以全草入药,野生甜地丁均带根采集,另外,绝大部分在种子没有自然成熟撒落,就已经被采挖。

经连年掠夺式采挖,野生资源无法得到自然恢复,蕴藏量并逐年减少,价格也由几元变为现在的十几元每公斤。直到近年来,开始零星发展人工栽培。但资源仍以野生为主。

关于米口袋拉丁文的修订

细心的你会发现,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甜地丁原植物为米口袋G.verna(Geogrgi)A.Bor.,对照《中国植物志》,此学名对应的应是少花米口袋,而不是米口袋。这是怎么回事呢?

少花米口袋G.pauciflora(Pall.)Fisch;叶稍狭,伞形花序较少(2-4朵)

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米口袋G.multifloraBge和少花米口袋(小米口袋)G.pauciflora(Pall.)Fisch。虽然在叶形、绒毛、花瓣宽窄、花的数目有区别,但区别不是很明显。

又由于分布上连为一片,因此植物志将其合并为一个物种米口袋并采用G.verna(Geogrgi)A.Bor来命名。后植物名米口袋名称又修订为少花米口袋,所以显得很乱。

米口袋、狭叶米口袋和光滑米口袋植物鉴别

米口袋属我国虽有10余种,但是分布最多,最常见的仍为米口袋、狭叶米口袋和光滑米口袋三种。三者植物不仅外形极为相似,分布地也比较重合。平常很容易混淆,下面比较下区别:

1、光滑米口袋Gueldenstaedtiamaritima

光滑米口袋Gueldenstaedtiamaritima原植物

光滑米口袋,因全株光滑无毛,而故名。野生多生于海滨、草地、田边、路旁。

分布于山东、辽宁等地。又名海滨米口袋。部分地区习用做甜地丁药材使用。

米口袋和光滑米口袋,荚果上绒毛对比

光滑米口袋除花序较米口袋较少外,其另一个主要区别为全株光滑,其荚果观察最为明显,以此可以区分两者。

2、狭叶米口袋Gueldenstaedtiastenophylla

狭叶米口袋原植物图片来源:ppbc

狭叶米口袋,小叶狭细,又称细叶米口袋,生于河滩砂质地,阳坡草地,田边路旁。主要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甘肃、江西、陕西、江苏等省。

两种叶形对比

狭叶米口袋,小叶狭长,线性、线状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而米口袋和光滑米口袋小叶较宽,椭圆形、长圆形,从叶形上可以区分。

米口袋属植物检索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ycxz/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