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外出点菜时,菜谱上经常会见到一款清爽可爱的小凉菜——凉拌穿心莲,大冬天的,吃羊蝎子什么容易上火,因此一想到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就忍不住要来一份。可是回来一查,此“穿心莲”非彼“穿心莲”啊!

先给大家看看中药穿心莲和凉菜穿心莲的图片:

先看看叶子。

中药穿心莲的叶子是细长的,披针形的,又薄又脆,一掰就断。凉拌用穿心莲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叶片很厚,掰也掰不断。同时,中药穿心莲的叶子上有纵沟,凉拌用穿心莲的没有,叶子上是光滑的。

中药穿心莲的断面是四棱形的,里面有髓心。而凉拌用穿心莲的断面是圆柱形的,里面实心的。

最后来看看味道,区别最大:凉拌用穿心莲味道很清爽可口,而中药穿心莲却特别苦。这里就要说到穿心莲名字的由来了,就是和它的味道有关,只要嘴里含一片它的叶子,马上可以感受到,那种刻骨铭心的苦,像是直穿你的心中,所以叫穿心莲。

搞中药鉴定的朋友一定早就看出来了,这种凉拌用的穿心莲跟中药里说的穿心莲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凉拌用“穿心莲”为露草属,又名花蔓草,是匍匐型的多肉植物。而药用穿心莲为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

说起中药穿心莲,

味苦,性寒。归肺、胃、肝经。

清热解毒,泻火,燥湿。

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50~70cm,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单叶对生,叶柄短或近无柄;叶片皱缩、易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气微,味极苦。

含二萜内酯化合物:穿心莲甲素即脱氧穿心莲内酯0.1%以上,穿心莲乙素即穿心莲内酯1.5%以上,穿心莲丙素即新穿心莲内酯0.2%以上;及高穿心莲内酯,潘尼内酯。还含穿心莲烷,穿心莲酮,穿心莲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等。

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可单用,或配薄荷、菊花同用;若热盛者,多配金银花、连翘同用。本品现常用于治疗流脑、乙脑、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或钩端螺旋体等病;若邪在气分,可配石膏、知母、金银花、连翘等同用;若气血两婚,可加生地、丹皮、大青叶等同用。

2.用于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疼痛,口舌生疮。治肺热咳喘,多配黄芩、桑白皮等同用;治肺痈吐脓腥臭,可常配鱼腥草、桔梗、冬瓜仁等同用;治咽喉疼痛,配玄参、牛蒡子、板蓝根等同用;治口舌生疮,可配薄荷、冰片,研末吹患处。

3.用于湿热泻痢,淋浊,带下、黄疸。治泻痢,配白头翁、秦皮、黄芩、木香等同用;治淋浊,配车前子、木通等;治带下,配椿皮、苦参等同用;治黄疸,配栀子、茵陈蒿、丹皮等同用。

4.用于丹毒,疮疡,湿疹,带状疱疹,毒蛇咬伤。单用或配金银花、紫花地丁等,内服、外用均可。

现临床用于治疗癌肿,尤以治疗妇科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较为多用。

内服:煎汤,6~9g;研末,每次0.6~1.2g,装胶囊吞服。外用:适量,捣烂或制成软膏涂敷,或水煎滴眼、耳。

阳虚及脾胃虚弱者慎用。不宜过量或久服。

摘自《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二版)》

穿心莲发挥清热解毒药效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其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HIV、保肝活性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等活性。像莲必治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以及穿琥宁注射液这样的中药注射剂中就含有穿心莲内酯成分,这些注射剂成功上市销售并创造了社会价值。

鉴于其活性,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研究的热点,衍生物的结构修饰多样化,包括引入极性官能团以提高水溶性、引入NO供体、以自由基转移为基础的分子内环化反应等等,这些衍生物均展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抗炎、抗HIV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那这些衍生物后续药物在体内的活性或毒性方面有没有深入的研究呢?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又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合成的?

来自南昌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的骆瑜、汪保林老师团队就针对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生物合成及相关生物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旨在为广大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合成团队提供思路,从而筛选出低毒高效的先导化合物,最终成功上市,造福患者。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购买纸质版一睹为快。

大家千万记住了,真正的药用穿心莲是长上面图片这样的,再别让凉拌用的“穿心莲”蒙蔽了双眼哦~

END

本文由我刊原创发表,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授权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ycxz/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