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肺胀”“喘病”等范畴,在《内经》《金匮要略》等古籍中即有阐述。吴师认为,本病着重点在于如何治疗“痰”与“喘”。

治痰首先当祛痰,痰减少后喘亦会减轻,在各种化痰药中,半夏、天南星功效最胜,尤其是生品,一般医者皆畏其有毒而不敢使用,吴师据其长期临床经验,临证使用剂量多控制在10-15g,且久煎1h以上,未发现有不良反应。若见痰少黏稠者,可加润燥生津之麦冬、南沙参等;若见痰多辨为热,痰色黄则辨为火,属热选用黄芩、蒲公英、金银花等,属火选用栀子、紫草、夏枯草等;若痰白稀则属寒,宜加用干姜、佛耳草、白芥子等;若见咳甚,则加紫菀、百部、前胡、天浆壳等;若见气滞胸闷者,可选四磨汤以降气,此即“治痰先治气”;若见舌质暗红、舌下脉络迂曲等痰浊挟瘀者,可加丹参、乳香、当归等。

治喘吴师指出治喘当从肺肾论治,依据如清·林佩琴《类证治裁》所言:“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吴师补肺气常选黄芪、党参、太子参等,补肾气则选肉苁蓉、坎炁、菟丝子、枸杞等,气虚甚则可致阳亦亏,温阳可选附子、肉桂、补骨脂等。喘久则气必耗散,这时应加收敛之药,如五味子、乌梅、白果等。罂粟壳是一味收敛佳品,但因其是管制品,可选含有此品之宣肺止嗽合剂、强力枇杷露等代替。遇到气喘较剧的患者,吴师喜用沉香温肾降气,屡收显效。

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传统中医典籍中无相应之病名,有现代医家将其归入中医学“肺痿”“肺痹”“喘病”等范畴。本病发病隐匿,预后不良,治疗方法匮乏,西医主要是运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新的药物如具有抗纤维化作用的吡啡尼酮,价格昂贵,且以上药物皆副作用明显。吴师通过潜心研究后认为,本病病位在肺络,病机为肺络痹阻,治宜通补肺络。

病机分析由于气血不足,肺肾亏虚,或邪毒入络,导致肺络中血液及津液均运行受阻,反之,肺络受阻又进一步阻碍了气血、津液的输布,两者互为因果,产生一系列络脉阻塞之病理变化,进而影响了“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主治节”等功能,渐次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唇舌紫绀。四肢百骸不得气血滋养,而为消瘦,出现杵状指;肺病及肾,肾气亏虚,不能纳气归元,气浮逆于上,则为喘促,动则尤甚,终至“喘脱”。

治则治法治宜通补肺络。络痹当宜辛通,叶天士云“气辛则通”,故首选化痰散结之半夏,半夏色白味辛,诚通肺络痹阻之佳药也,再根据痰之性质配伍他药一起使用。如见色黄之热痰,可配合紫花地丁、蒲公英、胡颓子叶等;如见黏稠之老痰,可配伍海浮石、黛蛤散等;如见稀薄之湿痰,可配伍陈皮、莱菔子、浙贝母等;如见痰少咽干咯吐不畅之燥痰,可配伍南沙参、石斛、紫菀、款冬花等;如见色白有泡之寒痰,可配伍麻黄、桂枝、细辛等。其次,欲通痹阻肺络之瘀血,首选三棱、莪术,《医学衷中参西录》述及“三棱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要药”。临床实践证实,两者破血消坚之功显著,但如果久服,虑其耗气,当与黄芪、党参、人参、南北沙参等同用,不至于消伐正气,正如张锡纯所说:“一切血凝气滞之证,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和气血。”再次,络虚最宜补,补常从补阴血和补阳气着手:阴血虚宜用女贞子、南北沙参、麦冬、生地黄等;阳气虚可用黄芪、黄精、党参、淫羊藿、肉苁蓉、紫河车等。明·张景岳曾在《景岳全书》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吴师尊此旨意,常将补阴血和补阳气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一类药为主,另一类药为辅。对于病久症情顽固之患者,吴师喜用蜈蚣、全蝎、僵蚕等虫蚁搜剔之品,以软化肺络中胶结之痰瘀。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可见反复咳嗽、咯痰,部分患者出现咯血,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肺痈”“咳嗽”“咯血”等范畴。支扩患者痰培养常提示耐药菌感染,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较为棘手。吴师治疗支扩从辨析四方面要素着手,使治疗更加精准。

辨咯痰痰热胶着、停留肺部是本病的难点,清热化痰是基本的治法,但须考虑病人的体质应中病即止,以防苦寒败胃。痰黄而黏者,当属痰热,治当清热化痰,可选用鱼腥草、野荞麦根、紫花地丁、金银花、黄芩等。若痰黄夹绿者,吴师认为属于痰热夹风:伴急躁易怒、胸胁刺痛、脉弦则辨证属于内风,可加用地龙、蜈蚣搜剔内风;伴恶风形寒、脉浮则属于外风,宜加蝉蜕、僵蚕、荆芥以祛除外风。若痰白量少而黏者,属燥、属热,当加用南沙参、石斛、麦冬等润燥之品。痰多清稀色白者,属于寒痰,治疗则应温化寒痰,药选半夏、天南星、干姜、莱菔子、白芥子等。若遇顽痰咯吐不出,可选皂角刺、皂荚、桔梗等,皂荚和桔梗是《金匮要略》中皂荚丸和桔梗汤之主药,但其有恶心等消化道副反应,可配合茯苓、瓦楞子等同用以消除其副反应。同时,治痰更需理气,正如朱丹溪所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治气可选用乌药、厚朴、沉香等。

辨咯血支扩患者大约有50%-70%存在咯血症状,部分患者以咯血为唯一表现。吴师认为,其病机不外三个方面:一是肝郁化火,木火刑金,灼伤肺络,症见咯血鲜红、急躁易怒、胁肋胀痛,此时宜用丹皮、夏枯草、青黛等清肝泻火;二是肝肾阴亏,水亏火旺,火盛刑金,肺络受损,症见咯血深红、口干引饮、腰膝酸楚、午后升火,此时可用生地、玄参、墨旱莲、藕节等滋阴凉血;三是外感风热,热壅于肺,肺络受伤,症见痰中夹血、恶风汗出、咽干而痛,此时可用侧柏叶炭、黄芩炭、金银花炭、白茅根等清热止血。

辨细菌吴师常结合细菌培养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结果来考虑治疗方法。如痰培养为肺炎双球菌,痰常呈铁锈色,可选用虎杖、金银花、紫花地丁等;如为克雷伯氏菌,痰呈砖红色,质黏稠胶冻样,可选白薇、白蔹、青黛等;如为病毒感染引发,可选用板蓝根、贯众、蜡梅花等。

辨正虚支扩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特别是缓解期,需注意扶助正气,该病病程较长,正气日衰,吴师多采用平和之品,从气血阴阳着手。气虚施以黄芪、党参、太子参、黄精等;血虚援以当归、熟地、桑椹、黑豆等;阴虚给以麦冬、玉竹、石斛、女贞子等;阳虚补以淫羊藿、巴戟肉、锁阳、肉苁蓉等。但补药多呆滞,易阻碍气机,故常配合陈皮、八月札、香橼等理气药一起使用。

往期精华文章导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yyjz/1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