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味只应苏州有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苏州好, 葑水种鸡头, 莹润每疑珠十斛, 柔香偏爱乳盈瓯, 细剥小庭幽。 ——沈朝初(清)《忆江南·姑苏四时食品词》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曹雪芹铺陈海棠诗社的笔墨中,看似不经意带到个小小的细节,袭人按照宝玉的意思打发人给史湘云送时令小食去,“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又揭开那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的新栗粉糕。”并交待说,这都是大观园里新结的果子,送给史大姑娘尝个鲜。 这里的“鸡头”,指的就是鸡头米,和水红菱一样,都是中秋前后新鲜上市的水生果蔬。加上溢着缕缕桂花香的新栗粉糕,还有紧接着写到的螃蟹宴,哪里还是什么海棠社赏菊斗诗,分明是一个舌尖上的江南秋天嘛。 这样的不时不食,于苏州人心有戚戚焉。 苏州人的美食,常只是自己独有,在特定的时间里,比如清明的青团子、冬至的冬酿酒、中秋的肉月饼、初夏的炒肉馅团子,以及端午前后的三虾面……即使紧邻如上海,也是顾不及的。上海人嘴馋,便一早坐了火车来,当天买了,当天坐火车拎回去。鸡头米亦如是,新鲜的采,新鲜的吃,绝对是每年八月到十月苏州人家餐桌上的C位大咖。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 芡的果实,自然叫芡实,呈椭圆形,色褐,顶端有尖蒂,便如鸡嘴一般,才又叫了“鸡头”,从中剥出的,则是“鸡头米”,同“花生米”的叫法别无二致。苏州人又喜欢把藏在外壳中的果实叫作“肉”,“花生米”在苏州话里叫“果肉”,这也便是“鸡头肉”叫法的由来了。 鸡头米,或鸡头肉,大名芡实,有北芡、南芡之分。北芡在中国广泛分布,茎叶果实上遍布尖刺,果实小,而南芡只在苏州葑门南塘才有,因此亦名苏芡,无刺,果实比北芡大几倍,结的籽也多几倍。最要紧的是苏芡的口感尤其清糯,故只有苏州人喜食新鲜的鸡头米,而上海、杭州等地却也与北方一样,只能在南北货店里买到晒干后的老芡实。 老芡实磨制成的芡粉与菱粉、藕粉一样,常被用作烹饪时的勾芡,而对苏州人来说,勾芡更多是用菱粉,在苏州话里谓之“着腻”,此二字发音绵软轻柔,似于酥香鲜甜的苏帮菜更为妥帖。 鱼米之乡的人们似乎并未意识到这是大自然很偏心的馈赠,心安理得接受着这片土地四季的美好。 “芡茎三月,生叶贴水,大于荷叶,皱纹如彀,蹙衄如沸。面青背紫,茎叶皆有刺。其茎长至丈余,中亦有孔有丝,嫩者剥皮可食。五六月生紫花,花开向日。结苞,外有青刺,如猬刺。栗球之形。花在苞顶亦如鸡喙及猬喙。剥开内有斑驳软肉,裹子累累,如珠玑。” 读着《本草纲目》中这段文字,我的眼前摇曳过一帧帧唯美的画面,仿佛自己正是那伫立于古葑水畔期待秋收的吴中女儿。 “吴中女儿娇可爱,采得鸡珠和菱卖” 如今的苏州,鸡头米上市的时间一年比一年提前,大约芡农的生意也不好做吧,虽然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但市场竞争也经年激烈。 从立秋开始,葑门横街一带就开始出现鸡头米的摊头,多是中年的女人们,戴着铜指甲,现剥现卖,而男人们多半在凌晨三四点起来下池塘捞鸡头,回来交给女人剥。当天捞上来的鸡头,须得当天剥完,如果不能卖完,就用塑料袋一包包地蓄水装上,封了口放进冰箱速冻,自然有懂行的苏州女人会将这些冬眠的美丽精灵带回家去。 剥鸡头米是个苦活儿,更是个技术活儿。与很多地方一次性的采收不同,苏芡一向分批采摘,从最初上市“七天打两头”,到最后一批“四天打两头”,苏州芡农摸索出了自己的独家秘笈。采鸡头时,用特制的竹刀在果实基部切几刀,一点都不能伤到果柄,果柄若受了伤,水从伤口进入植株,就会造成死亡。 葑水种鸡头,最擅长剥鸡头米的自然也是葑门一带的女人了。鸡头壳极硬,要用力才能掰开,掰开之后,其中的白色芡实却又极嫩极软,稍稍用力,便可能崩裂成浆,必定要使用“软硬劲”,方能将之完美剥出。其实现在也有机器可以剥,但是鸡头米外表有一层衣,用了机器,这层表衣很容易被刮掉,内部的浆水一跑,肉就不好吃了。 指甲受不了这样坚硬的鸡头壳,女人们便发明了磕鸡头米的绝招,不知道是不是平时嗑瓜子练就的功夫,总之她们可以用牙齿嗑开鸡头壳,技术好的人,能把壳一嗑两瓣,丝毫不伤及米仁。后来,因食品卫生的要求,还是改成了全部手工剥,但是,聪明的葑水女儿又发明了剥鸡头米的独门工具——铜指甲。 铜指甲其实是前端扁平的指套,有一段镶着铜片。用铜指甲剥出的鸡头肉,“存活率”提高许多。苏州人把剥出来完好无损的鸡头肉叫做“大丹”,而破损的只能晒干做南北货。 铜指甲虽然解决了剥鸡头米手指痛的问题,但这样的慢工细活,还真非苏州人不能有此耐心。看看满满一只大匾的鸡头,剥好了不过小小一盆,正如苏州人手工出河虾仁,出虾籽,出蟹黄一样,吃的全是功夫。 苏州人在对待吃的问题上,是最不怕费工夫的,也不怕距离。我在纽约加入了一个吃货团购群,在这群里,能买到苏式鲜肉月饼,也能买到青团子和蟹粉小笼包,但是,还是买不到鸡头米,不免有些遗憾。想起有位远房亲戚,曾将速冻的鸡头米冰块层层包裹,装箱,托运出境,带到了西班牙。然后,在马德里她家的餐桌上,盛上半碗桂花糖水鸡头米,慢慢享受“软温新剥鸡头肉”的闲情,是不是就找到了唐明皇醉眼看贵妃的感觉呢? “芡盘每忆家乡味,忽有珠玑入我喉” 有档娱乐节目叫《拜托了,冰箱》,从不同人家冰箱储存的食品可以看出每一家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家的冰箱显而易见是“苏式”,我的鸡头米和我先生的碧螺春占了大半壁江山。每年秋天,我都会买上十几袋鸡头米,在冰箱里冻着,如此可以吃上一年。 所谓不时不食,讲究的无非就是个新鲜。速冻的鸡头米只要储存得当,口味与新鲜的基本没太大差别。不过,吃的时候要自然解冻,解冻后要保持鸡头米浸于水中,直到下锅都不可脱水。解冻后的鸡头米不可再冰冻,泡于水中放冰箱冷藏,且须尽快吃完。 鸡头米吃法仁者见仁,但若要食之鲜嫩,万不可煮开后超过三十秒。 我最爱的是桂花糖水鸡头米,很佛系的吃法。 用砂锅、陶瓷锅、高温玻璃锅等容器(不要用铁锅)盛水烧开,然后将鸡头米舀入,等水再开就立即关火,然后迅速将鸡头米连汤水捞到碗里,加绵白糖,撒上桂花即得。如此煮得的鸡头米,内孕溏心,有一股子齿间脆软的清香。 鸡头米也可以炒菜,比如与同是水八仙的水芹,或与水红菱、荸荠、莲藕一起,再添加白果、百合、豌豆等,不少饭店为之取名作荷塘小炒。鸡头米与河虾仁搭档更是门当户对,互抬身价,与白米粥同煮则不失为苏州人家餐食的精致儒雅。 只是有一点,新鲜的鸡头米是不可以炖煮的,凡是说煮上三分钟,或是在炉子上“笃”鸡头米的,一概都成暴殄天物的罪证。而炒菜用的鸡头米一般在小菜快起锅时再加入,翻炒几下,即可出锅。 “新剥鸡头珠似肉,轻圆犹带口脂香” 据中国美食家唐鲁孙记载,旧时北京的一些知名饭庄,每到夏天就把刚结籽成粒、尚未完全收浆的鲜嫩鸡头米,合着鲜藕、鲜莲、鲜菱等多种果仁,用荷叶盛着,下面铺垫冰块冰镇,做成“什锦冰碗”,作为达官贵胄们下酒的冷盘,消夏祛暑。 苏州人笑了。此等风雅的食尚,也不过就是苏州普通百姓的家常。天下美食无外乎两种,一种尽量复杂,味道层层叠叠求无限醇厚,另一种则去繁就简,只保存天然味觉,无他之扰。 鸡头米当属后一种。 吴门烟水,褪尽铅华。这一碗鸡头米,是一个城市的玉壶冰心。 创作于年9月纽约 链接 餐桌上的水八仙 水灵灵、鲜咂咂的水八仙,只属于苏州这般的泽国天堂,生活在苏州,便如神仙一样快活。有人把“水八仙”唤作“水八鲜”,鲜字虽也不差,但还是委屈了她们。鲜,是风味,仙,乃风骨,前者是物的品相,后者是质的精神。 苏州的水生作物品种之多,位于全国之冠。自古以来,横山荷花塘的藕、南塘的鸡头米、梅湾的吕公菱、葑门外黄天荡的荸荠等一概闻名遐迩,加上茨菰、茭白、水芹,还有太湖的莼菜,并称为“水八仙”。 “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菰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这就是苏州,真正的鱼米之乡。 茭白茭白,又名菰笋、茭笋,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茭白多生长于长江湖地一带,适合在淡水里生长,苏州茭白以“吴江茭”品质最佳,茭肉洁白柔软少纤维,口感鲜甜。 推荐美食:油焖茭白、虾籽茭白 水芹水芹,伞形科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清香脆嫩,茎叶柔软均可食用,常在冬春蔬菜淡季采收上市,是苏州人家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绿叶蔬菜。中国人自古食用水芹,两千多年前《吕氏春秋》中就有“云梦之芹”,誉之为菜中上品,其膳食纤维对于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便秘、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的调理功能。在国外,此类膳食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或单独制成保健品销售。 推荐美食:水芹炒香干、凉拌水芹 茨菰茨菰,也叫慈姑,多年生宿根浅水草本植物,生长于水田间,以地下黄白色或青白色球茎作蔬菜食用。中医认为,茨菰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不但营养价值丰富,还能够败火消炎,民间素有“内火旺喝碗慈菇汤”的说法。吴中茨菰以“苏州黄”驰名,个大质糯,淀粉、蛋白质含量高。但是,茨菰虽营养丰富,却也不宜多食,多食则发肠风痔漏,崩中带下,使人干呕,损牙齿,失颜色,皮肉干燥等。茨菰不能生吃,煮熟如芋,且略带苦味。 推荐美食:茨菰烧肉、油氽茨菰片(美味零食)、清水煮茨菰(用细盐和绵白糖混合后蘸食) 芡实芡实,俗称鸡头米,鸡头肉,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生于池塘、湖沼中,有北芡南芡之分。苏州的南芡亦称苏芡,圆整粒大,质地粘糯,香气浓郁,是名贵食品之一。芡实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核黄素和抗坏血酸、灰分、树脂等,具有滋养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作用,对体虚者、脾胃虚弱的产妇、贫血者、气短者具有良好疗效,被誉为“水中人参”、“水中桂圆”。 推荐美食:桂花糖水鸡头米羹、虾仁炒鸡头米、荷塘小炒(与莲藕、荸荠、红菱、白果、百合、豌豆、黑木耳等一起清炒) 荸荠荸荠,又名马蹄、菩荠等,单子叶莎草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中医认为,荸荠寒性,具有益气安中、清热止渴、开胃消食、利咽明目、化湿祛痰的功效。食用荸荠既能清热生津,又可以补充营养,发烧的病人可以多吃一些。生吃,醇甘清香,胜似秋梨;熟食,可以烹调成多种美味佳肴。苏州人在除夕夜更是少不得荸荠,荸荠洗干净后不要剥去上头的尖顶,整个儿埋入饭锅,煮成一锅年夜饭。吃饭时将荸荠从锅中先一一挖出,大家分食,然后再食米饭,此谓“掘荸荠”,寓意挖掘元宝,象征来年富足。 推荐美食:荷塘小炒、马蹄糕、荸荠烩蹄筋 莲藕莲藕,或称藕,莲科植物根茎,肥大,有节,中间有一些管状小孔,折断后有丝相连。藕可餐食也可药用。作水果生食,微甜而脆,炒、煮、蒸、煨等做成菜肴,花式繁多,加工成藕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是上好的流质滋补食品。藕的药用价值相当高,它的根叶、花须果实皆是宝,都可入药。藕含丰富的维他命C及矿物质,促进新陈代谢、有益于人的心脏。莲藕种子称莲子,莲子汤也是宴席珍品。因此,莲藕在清朝咸丰年间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 推荐美食:桂花糯米糖藕、莲藕炖猪骨、素炸藕丸(藕段磨成泥,掺米粉搓成丸后油炸,有肉丸之鲜香,无肉丸之肥腻) 红菱红菱,亦称水红菱,菱科一年生浮叶水生草本植物,3月种,9月收。红菱壳软薄而水分多,肉质细嫩,味道甘美,宜于生吃。主要产于苏州近郊,常常与藕间作。红菱鲜嫩时味甘美,可作水果生食;老菱带壳煮熟,性糯清香微甜,号称“水栗”;老菱可制淀粉,菱粉身质细洁爽滑,为淀粉中佳品,最宜于制雪糕、冰淇淋和细糕点。菱的药用和食疗价值也很高,《本草纲目》载:“菱性甘平,能解暑气积食,消渴”。 推荐美食:荷塘小炒,红菱虾仁 莼菜莼菜,别名水葵,是一种生长在湖泽池沼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清明至霜降间可采摘嫩叶供食用,与鲈鱼齐名,有“莼鲈之思”的典故,寄托乡思。苏州太湖莼菜有“春莼菜”和“秋莼菜”之分,年产数十万斤,用以调羹,香脆滑嫩,味沁齿颊,与太湖银鱼一同入菜,成为一道江南名肴。莼菜的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背面分泌出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多种成份,有清热、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等功效。 推荐美食:莼菜银鱼羹、莼菜肉丝汤 吴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pzff/10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桂林又一条骑行绿道开工了沿途美景美食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