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随笔寂静欢喜静享文字之美
我喜欢读书,只因为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件没有门槛儿的事。些许认得几个字便可读书。 喜欢即性之所近,能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诗人的文字总能点石成金。面对这样的文字,就像是面对我只能听得懂但已经说不成的乡音。 在我老家湖北说“喜欢”为“欢喜”,“喜”字读“期”音,语音中有一种欣欣然小小的雀跃,女子说来尤为好听,难怪当年章太炎先生说“鄂女多音”。离开十多年后回老家,车到湖北境内,久违的乡音扑面而来将我重重环绕,真想让他们一个一个慢慢说,好让耳朵充分享用这卒然临之的盛宴。 红尘中,野草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那日闫红的一段文字瞬间入心:“我灵魂不强大,又非常情绪化,时刻准备怒从心头起,一不小心就万念俱灰。”透过文字,看到这世界上还有人与自己如此心性相通。她接着说“还好,我有阅读这个爱好,它像一个最好的中间人,将我与纠缠得难分难解的生活拉开。”诚以为然。 三毛曾说藉文字以“偷渡”灵魂。于我是常常在文字中怡心养眼,休养生息,就像是面对一大片春雨中绿茵茵的草地,让心灵舒展。李承鹏在《尊严》中这样写道:你看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那大小云手,那眼波流动,四平调清美婉转:“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好一似嫦娥下九重,清清冷冷落在广寒宫。” 我也常常藉文字以收敛灵魂深处的剑拔弩张,以调停和维稳内心的平和。“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兴之所至也随手涂抹,有一搭没一搭地自说自话,他日无事,翻捡起过去的文字,如一碗家常的清粥,半旧的衣衫,又如闺中知己,都有了一种贴心贴已的好。 郁结之时,文字更是一个渲泄的出口。写字的过程,是一种思想的清淤和心理的扩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宽容之心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如同理解地之秽者多生物。 相信生活在大概率上的公平;相信浓夭淡久,得失相偿;相信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相信每一种不堪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红尘悲苦,蓬莱寂寞,有舍方有得。只有在世事的历练中特别是在苦痛中学习成长,百炼成钢,才能“任你密雨斜侵,我自坐拥王城。”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看老人的文字。简单质朴,褪尽烟火气,每一个平实的文字后面都是生活的阅历和岁月的积淀。慢慢地懂得了只有以学识修养为底蕴,才能眼界渐开,格局始大。只有学深养厚,方得流水自在,花开从容。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渐渐懂得这是一门水到渠成的慢功夫,急不来的。 那一年,得了汪曾祺的《人间草本》和《人间滋味》,寄给远在故乡的师长。写下了这段文字:选这两本给您,是因为它们有我一见之下的“好”,之所以只能说“好”,实在是笔力所限。此文此画自成意境,他人无从增减。如您之温不增华,寒不改叶。 汪曾祺这老头儿,自称深受老中青三代女人喜欢,确实可爱。善吃善做,亦文亦画,三教九流,杂七杂八,嗜酒。他的东西宜闲暇。因他可以想到“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沈从文,可以想到苏州九如巷的张家四姐妹,还可以想到黄永玉,甚至江青。这么说有卖弄之嫌,但我因他所得甚多,总想与人分享。 还是用老头儿自己的文字吧:“若我在临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一切无从说,说不好的美丽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遥远的举杯致意。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许它流去又流回,改头换面千千万,我认取你一如初见。” 这段文字太美,不忍摘录,如布在水中,所以完整呈上。最合我意的当是“遥远的举杯致意”。 世事无常。这位于我有启蒙之恩,有着孩子一般心性的师长已在一场漫天大雪中离去。一颗流星划过天宇,所幸我看到了他的光芒。“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纵使“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我也唤不回你的身影在人间。唯有祈愿你们能相逢于地下,相谈甚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少时总觉得春天的繁花似锦不如秋天的高远持重。年龄渐长,竟越来越喜欢这春日里欣欣向荣的盛景,就像是街上喜欢穿红着绿的老人。“春雨沙沙,点红桃花,染绿柳芽”“枝间新绿一丛丛,小蕾深藏数点红”“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江南有春日迟迟之说。春天里,丈夫写信给回娘家已久的妻子: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喜欢沉醉在这文字的春天里,也喜欢沉醉在大自然的春天里。 春来,丁香花开,白中带紫,挤挤挨挨密密成团。也许是因戴望舒的《雨巷》,觉得丁香宜雨。想起上中学时老师讲的故事:某朝某代,一书生上京赶考,宿一客栈,客栈老板是一位姑娘,出了一个对子:水冷酒,一点二点三点;书生苦思冥想,未果。盘桓数月,最后竟因病郁郁而终。一年后坟上长出一株丁香花。一老秀才路经此地,说书生对出来了: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曾在电脑上看到一树梅,鼠标在枝头轻轻一点,一朵红梅怦然绽放,触手成春,惊艳。我想这应该源于九九消寒图。明代有云: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 一日,读到刘梅花的《本草·莱菔子》:“莱菔们开花的时候,青稞们正在灌浆。谁开谁的花,谁灌谁的浆,各忙各自的。至于花的颜色,都是莱菔们自己决定的。想开白花就是白花,想开紫花呢,就来一朵紫的,主要看莱菔们的心情如何了。”“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莱菔俗称萝卜。 喜欢在这样的文字中流连,向往着“心似繁花艳照,身如古树不惊”的意境。感谢文字,让我于现实之外,有一个四季如春的心灵家园。 字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喜欢仓央嘉措的诗:默然相爱,寂静欢喜。愿用余生静享这文字之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sljz/11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第一书记ldquo扶懒rdquo
- 下一篇文章: 经典整理药典特殊执行项药材目录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