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青春痘 http://m.39.net/pf/a_8740651.html

何谓经方?

曾以为它就是精方、验方或经验方。

后学《伤寒论》、《金匮要略》、《小品方》……以为它就是汉代以前方书中的方。

因那些年,忙于应付饭碗的考试,所以也时常在岐黄和神农两个学派之间周旋,但也为之难融、而苦恼、而纠结;扔过书本、撕过教材……整日迷迷糊糊,临床不知所措,面对病人总是搪塞而过。

直到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一日的那次,重庆黄花园的西南经方会议,我才摆脱人为自设的海。那一日一位高校的学生,站起来,请教老师:“五苓散是经方还是时方?”老师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一笑,然后反问:“你认为他是时方还是经方?”“当然经方哪!因为他是《伤寒》里面的方;像血府逐瘀汤,他就是后世方、他就是时方!”老师喝口茶,轻轻说道:“……”

原话我已记不清,大意是:是经方还是时方,并不是因它出自于那一本书,而是在于指导你临床运用它的思路思维!我们所谓的经方,是指的经方医学体系,即指导临床运用的思路是:先辨六经—继辨八纲—最后以求得方证相应。

听罢,我也开始淡然,不再纠结两个体系,不再带有色眼镜,不再先行入主,临床袭用八纲洞悉一切;闲时常惯行于书海,撩前贤之方、药为己用。

那一日,某师姐,为头痛苦甚!自以为冒受风寒,前后叠进葛根、小柴等剂,结果惘效,头痛依然;急收集四诊,远程问讯。刻下见:头痛如裂,形寒不甚,偶有涕水、黄而粘稠,口渴饮冷,夜卧难寐,小便量少、黄如茶水,大便成型、尚未结燥,舌质深红、苔白而干,脉浮而数、搏指有力。断为:太阳阳明合病;予以:川芎15g、白芷15g、石膏50g(打碎、布包)、杭菊15g、羌活20g;嘱:冷水浸泡半小时,煎煮三次,去渣、取汁、混合,适寒温分三次服。后师姐反馈自述:药物入咽,因忙于应诊,择避风处处理;两小时后,头痛如逝;已作为验方、收入临床诊集中。

又忆零八年,恰逢地震之月,身在大四川的我们,置于惊恐之中,夜宿帐篷或室外居多;有同行周君,二十七八,正值壮年,身强体壮,却依然抵挡不了山谷的冷风,感冒了。他是西医,略懂些皮毛的中成药;自己吃药、打针、输液一通,可谓三素一汤没少用,可那病情、依然是太婆打屁--高矮稳起(病情依然),数日高热、午后尤甚,人倦面瘦,自认劫数难逃;好友文君、不忍,自驾摩托,拖自草堂门前,邀我协诊。初触额头不热,久之烫手;肌肤失润,汗出粘手;微恶风寒,肢体酸困;胃脘满胀,纳呆食少;大便溏稀、粘着便盆;舌苔白厚,中见微黄;脉浮濡滑。辨病为:湿温;辨证为:太阳阳明并病兼湿;随手抓起案头同证人的处方,给他抓了一剂(药有:香薷、扁豆、厚朴、连翘、金银花、薏苡仁、白蔲仁、杏仁、淡竹叶、甘草、木通、滑石、半夏)。翌日下午,来电述:药后微汗;今日,午后未见发热,力气渐觉恢复,不觉困乏。嘱:适方,再进一剂;薄粥调养;忌食生冷。

又若今年八月,喜食辛辣厚味醇酒的我,患痈;局部红、肿、疼痛不低于5cm;懒于煎煮汤药、贪图快捷,自食青霉素V钾片、维生素C片……两日,居然无动于衷;只好请堂客,望、切一番。刻下:痈处红、肿、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辨证为:阳明;予:双花20g、紫花地丁15g、野菊花15g、黄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0g、当归尾12g、赤小豆15g(捣);水煎、两剂。一剂平,两剂已。比隔壁子郭老头患疮,找人开的仙方活命饮更便宜、更有效。当然效、价是有前提的,这是后话,待有时间,再表。

又一妇人,四十有余,患腰椎间盘突出且伴坐骨神经痛,刻下见:腰膝酸软,臀部疼痛且向下肢放射,面色萎黄、眼睑爪甲不荣,人易感倦怠疲乏;月经量少、舌淡;舌体胖大、见有齿痕,苔色白润;脉浮细弱。辨病为:痹症;辨证为:少阴太阴;书:独活、寄生、秦艽、云丰、北辛、川芎、当归、二地、二芍、桂枝、茯苓、杜仲、牛膝、党参、甘草、六汗、毛犬、川乌;三剂痛减,七剂痛除。

緒餘草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ycxz/10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