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金银花
金银花 金银花 双花,银花,忍冬花,雏花,金藤花,二花,二宝花,大花金银花,山银花, 寒,甘。归肺、心、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 本品甘寒清热不伤胃,芳香透达不遏邪,既能宣散风热,又善清解血毒,故凡温病发热、疮疔肿毒、斑疹喉痛及热毒血痢之证,皆为要药。 1.辛凉解表,疏散风热。 ①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微恶寒,汗出不畅,头痛昏沉,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口干渴,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浮数,常与其他辛凉解表药同用,如银翘散等。 ②用于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头痛,稍有恶风寒,无汗,口渴,咽喉肿痛,咳嗽等,可与柴胡、黄芩、板蓝根、牛蒡子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2.清热解毒: ①用于痈疮疖肿,喉痹,丹毒,热毒血痢,症见皮肤出现圆形小结节或突然肿胀,伴有恶寒、发热者,常与防风、白芷、炮山甲、皂刺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 ②用于咽喉肿痛,症见咽喉肿痛,发热,头痛者,常与连翘、黄芩、马勃、板蓝根、牛蒡子等同用。 3.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症见发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腹痛剧烈,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常与黄连、黄芩、白芍、防风等同用。亦可用于鼻咽癌,声音嘶哑者,头痛发热,烦躁有血涕者,中晚期癌症患者继发感染,癌性发热等。 1.本品当开花时,黄白相问,美丽可爱,故有金银花之名。采摘阴干后,则纯现黄褐色,银花、银花叶、银花藤,功用大致相同,花叶轻清上浮,皆偏于解表,叶之功次于花,藤则象形,长于通络,可清经络中之风热而定经络之疼痛,银花炭则入血分,清血热,可用于热毒血痢,以黑胜红,故有止血之功。 2.金银花与其他辛凉解表药如葛根、薄荷等相比较,解表之功稍逊,清热之功则过之。 1.配连翘:金银花性寒味甘,气味芳香,既可清风温之热,又可解血中之毒,偏于透上半身之热;连翘味苦性凉,轻清而浮,善清心而去上焦诸热,偏于透达全身躯壳之热,散结消肿,为治疮之要药。二药伍用,并走于上,轻清升浮宣散,清气凉血,清热解毒的力量增强。二药参合,还能流通气血、宣导十二经脉气滞血凝,以消肿散结止痛。 2.配甘草:金银花清热解毒,甘草泻火解毒,二药相配,加强清热解毒作用,可用治体内外痈肿。 3.配当归:金银花清热解毒,当归活血散瘀,二药相配,共收清热解毒、活血通脉之功,使毒解血行、肿消痛止,用治热互炽盛之脱疽等证。 4.配紫花地丁:金银花两清气血热毒,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散痈肿,配合使用,其清解之力尤强,并能凉血散结以消肿痛,可用治火毒结聚的痈疮疖肿。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者忌用。 :内服:9~15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摘,阴干。生用,炒用或制成露剂使用。 忍冬生于丘陵、山谷、林边、常有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产河南者称“南银花”,产山东者称“东银花”。 红腺忍冬分布于台湾、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 山银花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毛花柱忍冬生于水边灌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等省区。 《别录》:“忍冬,味甘,寒,无毒。主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十二月采,阴干。” 《本草拾遗》:“主热毒、血痢、水痢。” 《本草纲目》:“治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 《重庆堂随笔》:“清络中风火湿热,解温疫秽恶浊邪。” 附药: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japonicaThund.的干燥茎枝,又名银花藤。秋冬割取带叶的嫩枝,晒干,生用。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其功效与金银花相似。本品解毒作用不及金银花,但有清热疏风,通络止痛的作用,故常用于温病发热,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煎服,9~30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ycxz/6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无声倒地铃,散瘀消肿毒丨本草江湖第
- 下一篇文章: ldquo带您认识我们身边的草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