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徐刚选择了后者。

脚踏泥泞,俯首躬行,为农牧民带去希望。

“村里有个能人书记”成为村民对他最朴实的褒奖。

年3月,市委农工部干部徐刚来到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嘎查驻村。从那时起,这位85后干部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苏布尔嘎嘎查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驻村9个多月以来,徐刚逐步磨练成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第一书记,他用真诚热情赢得了农牧民的信任,用敢想敢为带动苏布尔嘎嘎查变了样。

苏布尔嘎嘎查是伊金霍洛旗为数不多的以蒙古族聚居的嘎查。上任第一天,徐刚就发现,语言沟通成了他这个“新手”书记走村入户最大的挑战。通过几天的摸索,徐刚便有了“良策”:先从全嘎查8位社长着手,走访了解每个社和脱贫户的生产生活情况,通过走访群众、座谈党员、拜蒙语老师,徐刚对村情民意了然于胸,精准施策也有了方向。

说起徐刚,朴实的布仁吉日嘎拉重复着一句话:“徐书记对我们农牧民,那真是没的说。”前些日子,徐刚在走访入户时,得知苏布尔嘎嘎查三社的脱贫户布仁吉日嘎拉有尝养殖兔子的想法时,他第一时间联系自己养殖獭兔的朋友,为布仁吉日嘎拉免费送来20只獭兔,如果养殖成功,每只獭兔可实现元的年收入。再次入户,得知布仁吉日嘎拉家里一切都好,徐刚又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布仁吉日嘎拉提出打机井的想法已经定下来了,明年开春就能施工。“有徐书记在,感觉就像吃了定心丸,我现在一心就想发展产业致富,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44岁的布仁吉日嘎拉说。

除了时刻关心贫困户的生活生产情况,驻村后,徐刚在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没少花心思、下功夫。凭借多年从事农村牧区工作的经验,结合实地调研的结果,他发现,种植高产紫花苜蓿是发展集体经济的首选项目。而就在这时,苏布尔嘎嘎查二社社长乌拉主动找到徐刚表示,社里有多亩集体土地,多年撂荒,合作社想通过种植紫花苜蓿发展集体经济,但苦于缺乏资金和技术。

“有项目是好事啊。”徐刚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职能优势,多方协调市委农工部、市农牧业局、杭锦旗草原站,为合作社争取了价值6万余元的苜蓿种子,并请来技术人员免费播种。在他的帮助下,首批亩紫花苜蓿成了大家致富增收的新产业,今年已实现纯收入2万多元。明年,徐刚将继续协助合作社种植高产紫花苜蓿亩,预计每年可实现纯收入10万元。

徐刚还协助嘎查加强与帮扶企业对接交流,协调赛蒙特尔煤矿落实“百企帮百村”活动,争取帮扶资金万元启动民族文化产业园建设和旅游线路建设。目前,到位首期资金50万元,已完成园区选址,规划设计、投资预算等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推进村企业共建。结合苏布尔嘎镇“两翼一体”战略部署,以“支部+企业”的模式,立足东联旅游集团国家级4A级景区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继续充分依托东联旅游集团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全嘎查的乡村旅游。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借助嘎查两委换届工作,徐刚通过多次与嘎查“两委”班子及党员、农民代表等进行交流谈心,进一步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增强嘎查组织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同时,徐刚协调基层政权建设资金30万元,组织实施嘎查阵地美化、亮化、修缮工程。按照基层党组织“七个标准”标准推进嘎查阵地建设、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完善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农牧家书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的服务功能,把嘎查阵地打造成凝心聚力的重要活动场所。“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从过去的传话筒变成了真正的责任人。”当了13年村主任的色林道尔计说,正是因为第一书记的到来,他们学会了更科学地规范村级事务运行机制,促进了党建工作制度化,党组织的凝聚力更强了。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年的沉淀让徐刚对实施嘎查振兴和精准脱贫有了全新的思路、更高的目标,以支部为引领,依托水产养殖河蟹、林下散养鸡等项目盘活、用活嘎查集体资产、资金,用一件件、一桩桩实事绘就“鱼翔浅底、牛羊成群、清水环绕、霓虹灿烂”的美丽乡村。

大家都在看

习近平谈为官之德图解丨党支部如何过好组织生活城市基层党建重点难点解读⑧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审核丨王宇 编辑丨徐鑫

觉得不错,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rybw/1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