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全套检查多少钱 http://m.39.net/disease/a_8160474.html

年全省特粮特经工作总体思路: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四个提升、四个助推”的整体思路做工作。一是提升特粮特经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间套种水平,助推科学耕作和耕地用养结合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提升鲜食类特粮特经产品生产水平,助推菜用鲜食农产品多样化高质量发展;三是提升棉花油菜花中药材等特粮特经作物景观化种植水平,助推创意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高质量发展;四是提升特粮特经功能养生产品生产水平,助推保健农产品和康养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全省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展开,为指导各地抓好特粮特经作物生产管理,现提出相关技术意见,请结合今年全省特粮特经生产“四个提升、四个助推”的整体思路,着力推动各项技术措施到户、到人、到田,实现生产良好开局、平稳起步,争取全年生产主动。

全省鲜食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意见

当前我省鲜食玉米近万亩,特别是鲜食糯玉米品种选育、生产规模、产业化服务在国内名列前茅。年全省各地在鲜食玉米生产中要抓住优选品种、分期播种、合理密植、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坚持推广多元多熟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在满足市民需求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发展。

一、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生育期适宜,稳产性强,抗逆性强,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加工品质佳的国审或省审品种,目前江苏生产上常用鲜食糯玉米品种有:苏玉糯2号、苏玉糯5号、苏玉糯11、苏玉糯14、苏玉糯、苏玉糯、苏科花糯8、苏科糯3号、苏科糯5号、南农紫玉糯、京甜紫花糯2号、中糯2号等。

二、优化播期

鲜食糯玉米的商品性强,价格波动大,播种期应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及品种特性等进行合理安排。可以选用早、中、晚品种搭配,春、夏、秋播分期播种,

春播应在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为宜,播种过早,土温低,发芽出苗慢,易烂种造成缺苗。本地露地直播3月底4月初为宜,设施栽培可适当提前。秋种最迟播期应考虑保证灌浆期气温不低于16℃,否则会影响灌浆,使籽粒皮厚肉少口感差。一般立秋是本地玉米最迟播种临界点。如选择早中熟品种,后期若能利用大棚,秋玉米也可以适当推迟播期。

三、高效种植模式

鲜食玉米生育期短,可与多种蔬菜、粮食作物间套种,在高效种植模式中可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已形成了“小麦—鲜食玉米”、“油菜—鲜食玉米”、“蒜—鲜食玉米”、“青蚕豆/鲜食玉米/青毛豆—冬季蔬菜”、“马铃薯/(鲜食玉米+青毛豆)—冬季蔬菜”、“冬季蔬菜—马铃薯/鲜食玉米”、“大棚西瓜/鲜食玉米—蔬菜”等一系列高效种植模式。间套种鲜食玉米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品种特性,协调好两种作物共生期间的水肥光照等矛盾,实现立体种植、高产高效的目标。

四、田间管理

1、合理密植:纯作糯玉米、甜玉米品种的播种密度在~株/亩。不同品种间要注意隔离,防止串粉影响产量和口感。株型紧凑、矮秆、抗倒、生育期短的品种宜密,反之宜稀。一般矮秆、耐密植品种密度在株/亩,高秆品种在-株/亩。春季播种的生育期长,后期易遇梅雨、台风影响,密度应比夏、秋播稀一些。

2、肥料运筹:结合整地,施用优质农家肥作基肥。一般中等肥力田块可施腐熟有机肥kg-0kg/亩。种肥以促为主,可施优质N、P、K三元复合肥25kg-30kg/亩,在种子行边5cm处开沟施用,避免肥料与种子接触发生烧种烧苗。

直播定苗或移栽后7d-10d施用苗肥,可用尿素10kg-15kg/亩。在距植株10cm-15cm处,采用沟施或穴施,然后覆土盖严。小喇叭口期至大喇叭口期需施穗肥,以速效氮肥为主。一般亩施尿素20kg,可在行间距植株10cm处打穴或开沟深施。鲜食玉米因采收鲜穗,一般不施粒肥。但若穗肥不足,发生脱肥的,可在开花吐丝时视玉米长势适当少施。

3、水分调控:苗期底墒不足或天气干旱,需及时灌水;拔节至小喇叭口期应适度控水,促进根系生长;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为需水临界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若雨水过多,则应排涝降渍;乳熟前期应保持田间适宜水分,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后期应适当控水,提高品质,利于收获。

4、绿色防控:根据NY/T要求,采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创造不利病虫害而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类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应尽可能选择抗病品种或采取生物防治。根据鲜食玉米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无公害防治,实行统防统治,严格控制用药与果穗采收安全隔离期,有效控制药害。

5、适期采收:以吐丝始日计算确定最佳采收期,甜玉米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21~24天,糯玉米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23~26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全省鲜食大豆生产技术意见

近年来,全省鲜食大豆年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形成了一批生产基地,在丰富菜篮子的同时,致富了一批农民,推动了豆作机械化及冷冻加工业的发展。

一、选择适销对路品种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高产、稳产、抗性强,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加工品质具佳的优良品种,如青酥4号、辽鲜8号、台、通豆5号、通豆6号、小寒王、通豆9号等。

二、分期播种,前伸后延上市时间

鲜食春大豆特早熟栽培采用育苗移栽,结合大中棚覆盖可于1月中下旬播种;小拱棚覆盖栽培可于2月中旬采取直播方式;地膜直播可于3月中旬播种;露地直播一般于3月下旬4月上旬,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时开始分期播种。鲜食夏大豆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播种。秋播品种一般最迟播期在8月上旬,以保证结荚鼓粒期的温度达到20-22℃。通过分期播种,全省可从4月中旬开始采收青荚上市,至11月中旬采摘结束。

三、合理密植,抓好田间管理

1、合理密植:纯作鲜食春大豆行距30-40cm,穴距20-25cm,密度在1.3-1.8万株/亩;鲜食夏大豆行距50-60cm,穴距25-30cm,密度0.7-1.0万株/亩;秋毛豆行距40-50cm,穴距20-25cm密度在1.0-1.4万株/亩。鲜食大豆植株中等,种植灵活,可与多种作物间套作,是高效种植模式的优势作物。间套作鲜食大豆要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品种特性,协调好各种作物共生期间的水肥光照等矛盾,通过立体种植、实现高产高效。

2、肥水管理:施足基肥。鲜食春大豆基肥亩用纯氮2.5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0公斤左右,氧化钾2.0公斤左右;鲜食夏大豆基肥亩用纯氮3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2.5公斤左右,氧化钾2.5公斤左右。开花结荚期视苗情亩追施尿素2.5-5.0公斤。幼苗与开花初期保持较低的土壤湿度,结荚期保持土壤湿润。春大豆鼓粒期遇春旱,要及时灌溉,夏大豆开花结荚后注意抗旱排涝。

3、松土除草:封行前结合除草松土2次。一般在苗期进行第一次松土;封行前进行第二次松土。

四、绿色防控、安全生产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应尽可能选择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GB和GB/T的规定。根据鲜食大豆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无公害防治,并严格控制用药与鲜荚采收安全隔离期,有效控制药害。

五、适时采收,根据行情上市

当豆荚肥大、籽粒饱满,色泽嫩绿、尚未转色适时采摘青荚。根据市场行情选择立即上市或冷冻加工,转季再上市。

全省甘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意见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推进,我省甘薯产业围绕“一控两减”及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在淮北旱作区、沿江丘陵地区和沿海滩涂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改变了过去低档粮食、灾年粮食的老形象,形成了以美味鲜食、休闲健康和粮菜兼用为主的特色产业。

一、选用健康种薯(苗)

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易受外界环境和病虫害侵染的影响,导致品种退化,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要从科研单位和育苗大户处购买种薯(苗),保证种薯(苗)的健康。要根据种植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淀粉和粉丝加工用宜选择徐薯22、徐薯28、苏薯9号、苏薯24、商薯19等品种;鲜食用宜选择徐薯32、徐渝薯35、苏薯8号、苏薯16号等品种,食用紫薯宜选用徐紫薯5号、宁紫薯4号、苏薯13等品种;加工用紫薯宜选用徐紫薯8号、徐紫薯3号、徐紫薯6号等品种;菜用可选宁菜薯2号、宁菜薯3号等品种;沿海滩涂地可选择较耐盐的品种徐薯28、徐薯31、徐紫薯5号等品种。

二、平衡施肥

甘薯是喜钾作物,甘薯对N、P2O5、K2O的需求比例大致为2:1:3。中等肥力田块,作基肥每亩施复合肥(N:P:K=12:12:20)40公斤,硫酸钾20-25公斤,农家肥0-公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坚持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原则,施用铵态氮肥有利于高产和高效。低肥、高肥田块斟情每亩增、减施氮肥4-5公斤。菜用薯选择有灌溉能力的田块,土质以沙壤土较好。结合整地,起平畦,亩施用磷肥20-30kg、有机肥1吨作基肥,可获得较好的茎尖产量及食用品质。

三、大垄双行机械化起垄栽培

传统甘薯种植主要依赖人工,费工费力,成本高。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甘薯,可以采用大垄双行起垄栽插。大垄双行垄高在30厘米以上,雨后降渍快,利于块根膨大,同时收获时收获机铲土量大幅度减少,作业轻松。大垄双行要求垄距和拖拉机轮距相同,在起垄后大型拖拉机仍可进地,可完成机械化栽插、中耕、追肥、除草、切蔓、收获等作业,以拖拉机为作业平台可开发更多配套机械。大垄双行垄距一般在厘米,其顶部两行间距60厘米。

四、地膜覆盖

甘薯地膜覆盖可以增加土壤温度、调节土壤水分,促进养分分解、改善土壤构造、减少虫害草害。早春菜用薯,可以用大棚+地膜种植。鲜食甘薯,用地膜覆盖种植可以提早栽插,促进分枝早结薯,平均增产10%-20%,并提前15-20天成熟收获,显著增加商品薯的产量和数目,从而提高种植效益。采用黑膜覆盖可以直接防治未出苗杂草。地膜覆盖可以选择在起垄时同步进行,也可以栽插后覆盖再破膜。

五、甘薯茎线虫病综合防控

甘薯茎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以“选、控、封、防”为主,主要包括:选: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控:清洁田园,控制田间虫口基数;喷施茉莉酸甲酯,控制苗床线虫侵入速度;采用高剪苗措施,控制薯苗带线虫入田;封:封闭剪苗伤口;防:配合高效药剂(三唑磷微胶囊和噻唑磷0倍液)、采用蘸根施用,对茎线虫进行有效防控。

六、新型诱虫灯防虫

新型诱虫灯,由黑光灯、撞击罩、轴流风机组成,可将趋光性害虫吸入网袋,在5-6月主要捕捉金龟子,即地下害虫蛴螬的成虫,7月以后主要捕捉夜蛾类害虫。在集中连片地区,每10亩安装一台,连续使用效果更好,免施农药,产品更加安全,甘薯的商品性大幅度提高。

七、甘薯双层大棚法贮藏

甘薯贮藏保鲜可以错季销售,提高鲜食甘薯效益。双层大棚贮藏技术选择普通塑料大棚,优先选择车辆能够进入、交通方便的大棚。收获后将甘薯装箱或装袋,用车辆等运至棚内码放,宽度3-5米,高度1.5米,薯堆长度根据大棚而定,可达到30-50米,薯堆中间需要保留间隙便于通风。在贮藏初期要保持通风,避免淋雨,气温下降时注意晚间保温,在薯堆外再搭建内棚,高度宽度以不接触甘薯为准,选择厚壁钢管材料,要求具有较高强度,覆盖保温被,可在一端安装能够控制温度的轴流风机,根据需要进行通风及温度调节,随时补充新鲜空气,可在大棚内温度处于9-15℃时进行通风。根据需要增加保温被厚度,减少夜间薯堆热量散失。

棉花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年度国家棉花生产补贴力度空前,全省棉花生产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契机,全年工作应围绕棉花生产补贴工作实施,加快生产方式转型,推动面积稳定、布局更为优化、单产稳步提高、质量不断改善。当前要着重做好棉花的春耕备种和播种育苗工作。

一、建立规范苗床,适时播种

苗床应靠近移栽大田,一般为大田面积的10%左右。选择背风向阳、靠近水源、土壤较肥、无盐碱、无枯黄萎病菌的地块。制钵前7-10天施用经腐熟的人畜粪公斤左右或经发酵处理的细豆饼1公斤左右,翻和均匀。制钵前再施氮、磷、钾、微养分含量俱全的棉花苗床专用复合肥2-3公斤,并与钵土充分混和,并按1.2-1.3米宽度整理好苗床营养土。

一般应在3月底前完成制钵。制钵前一天要对床土浇足水,浇水量以制钵时床土能手捏成团、齐胸落地即散为度,制钵数为大田实栽密度1.5倍以上。适宜播种期应根据气候条件、茬口和育苗方式确定。一般麦套棉播种期可安排在3月底到4月初,麦(油)后棉在4月5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干子播种,一钵一粒。播后用备用肥细土盖籽1.5cm左右,填满钵间空隙。每标准苗床用40%乙草胺或50%氟乐灵5-6毫升防除杂草。

二、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

播种至出苗阶段应掌握高温齐苗原则。播后密封苗床,保温保湿,高温(不超过40-45℃)催芽,以利发芽出苗快而整齐。双膜育苗的苗床,在出苗80%时抽去床内地膜。全苗后采用通风不揭膜调节床温至25-30℃,气温高、阳光强烈时,可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揭开两头棚膜通风或揭半边膜通风,通风口由小渐大。待棉苗出现两片真叶后,白天揭膜晒床,晚上盖膜。气温稳定在20℃时揭除棚膜,遇大雨及时覆膜。

三、适时移栽,促早活棵

育苗移栽棉花的移栽期应根据气候条件,茬口及苗龄大小等确定。气温稳定在16℃以上,晚霜已过,是确定棉花移栽期的温度指标。麦行套栽棉宜在5月上旬,苗龄控制在3-4叶期,麦(油)后移栽棉应立足于“抢”,尽早移栽,苗龄控制在5-6叶期。移栽密度,纯作棉田以每亩株左右为宜,立体种植棉田以每亩0株左右为宜。

四、麦(油)棉连作机直播棉技术要点

机械播种:前茬大麦和油菜最好于5月底前收获完毕后,及时耕翻整地。土壤平整后,施用乙草胺,亩用量40-50ml;或50%的扑草净克+48%氟乐灵ml于播前或播后出苗前使用。5月25日至6月5日播种,行距76-81cm。播种机械可用播种小麦、玉米的播种机即可。播种及出苗后漏播缺苗,可用催芽补种(3份开水兑1份凉水浸种24小时)或移苗补缺方法补上。保留密度株/亩左右。

轻简施肥:土壤耕翻时,每亩施用N-P-K为15-15-15的复合肥25-30kg,或与此相当的缓释肥。蕾末初花施用花铃肥:每亩施用N-P-K为15-15-15的复合肥35-40kg。如果苗蕾期棉苗生长不足时,每亩施用2.5-5kg尿素促进棉苗生长;如后期有早衰证状,及时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春泉等,每5天一次,连续3次。

因苗化控:蕾期生长过旺时,可用0.5克缩节安或40%的助壮素水剂1.25ml喷施棉苗,保持棉苗早发稳长。花阶段棉苗旺长时,每亩可用1.5-2克缩节安或40%的助壮素水剂3.75-5ml喷施棉苗,控制营养生长,促进集中开花。打顶后10天每亩施用3克缩节安或40%的助壮素水剂7.5ml喷施棉苗的果枝顶端,调节棉苗株型,并促进集中成铃,实现铃多铃重。

脱叶催熟,集中吐絮:10月上旬在温度20℃以上时应用噻苯隆30-40克+ML40%的乙烯利喷施棉棉株,促进脱叶和催熟棉铃,实现集中吐絮,并于10底前90%以上棉铃吐絮。

五、棉花/大蒜(洋葱)高效安全种植技术要点

品种搭配:大蒜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如“邳州白蒜1号”,洋葱选用抗病、高产、脱毒的红皮洋葱;棉花选用优质抗病抗虫高产品种如“国欣棉8号”等。

扩行缩株:杂交棉种植密度控制在株/亩左右,大行距扩大到1.1~1.5米,小行距0.75米,在大行中进行间套种。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供肥状况和间套种作物产量、生长量增加的要求,相应地提高施肥总量,特别要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的施用量。

科学防治:对于间套的棉田,7月20日前、9月20日后尽量不使用农药,7月20日至9月20日,选用高效低毒或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禁止使用高(剧)毒农药。

注意事项:以棉花为主体,在不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套种面积比率、套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效益高,市场销路好的间套作物;以安全为关键,确保套种作物质量安全、可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rybw/1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