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瓦生青苔
吡美莫司乳膏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90324/6990873.html 屋瓦生青苔 □芭蕉雨声 徒步太行山山岭岭,走过好多个小村庄,石头建造的院落,封闭而结实,给人小家可亲的安适感。 不论多么深远的山后,都有人家居住,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也为之摇头叹息,叹息里含着饱满的敬意,也有些许的不可思议。我的乡人,乡人的先辈们初在这里扎根时的境况和心绪是怎样的,从哪儿来,如何来,来了多久,一长串的疑惑让我呆想很远也想不明白。淡泊持守,安贫乐道,这些个意念不足以表达我对他们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想象。判断更是不敢轻易落下。 也就不去探究了。只尽可能多地去看看,能走多近走多近,恨不得成为他们的邻家,早晚都端着碗到门前大树下聚众吃饭喷闲空儿。我喜欢那些石头垒砌的大小物什,周旋期间,格外舒坦和自在。 这次走进的山村,比以往所有的遇见都让我欣喜和留恋。从老乡浓重的方言里得知地名,这是五龙镇丰峪村。本想着在卫辉玩玩,过塔岗、狮豹头和正面三个大水库,一不留神车子就到了林州地界。 下车只环顾一眼,便不顾旁人,直扑石砌的世界。熟门熟路,若高处某个门口有家人迎我似的,久违的故园,与我自然相亲。许是小村有灵,让我身不由己。 顺房屋的走势一步一步慢慢往高处走,石头垒的墙头,门神护着的木头门,山墙之间拐弯的窄巷,石台阶,墙阴地萌生的茵茵绿藓,一石一木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姿态。 村庄不小,房屋依山势错落着铺排在北山坡一大片,一家一个独立小院,一院比一院高,后院的树高过前院的屋脊,很有立体感的栖居方式,站在自家门口可望见南山上的树,彼此不挡视线。 初夏的雨后清晨,阳光自东坡山梁上照过来,屋脊和墙壁以及墙边的树梢都抹了一层新鲜的亮光,墙脚和树身仍站在幽凉的暗影里。清清静静,鸡鸣犬吠也没有一声,蓝紫色牵牛花顺墙根爬墙头,小喇叭吹得正欢。 一抬头,到了一户人家门前,两扇门被一根门栓穿起,空悬一把锁。我妈出门也总是这样穿一下,并不真锁,懂的人一看就知主人不在家。可我却像平常回家一样,妈不在,我就自己去掉空悬着的锁,拉开栓子,推门而入。 这是一个大院子,五间正堂屋,堂堂皇皇高高在上,二层,左右配房,全石头垒砌。西屋门口一个蓄水井,揭开盖可以望见水底的我。东屋门前挨着大门垒了一大一小两个灶台,半包盐放在墙洞里。锅灶都盖着盖子,盖子一尘不染。水缸也盖着,上置一个铮亮的铝水瓢,锅铲、饭勺、炊帚和筷笼都在东墙上或挂着或插着,洗菜盆扣着,所有的灶具都能得到很好的控水,不生潮气。暖水瓶也擦得没有一滴水渍。南墙根的篱笆围拢一棵小树苗,翠叶嫣然。我坐在灶前小板凳上手握火钳作烧火状,在堂屋门口的高台上晃来晃去。地上晾了一双鞋帮沾泥的方口布鞋,主人应是一位干净利亮的大娘或婶婶。四四方方的小院曾容纳过多少风雨和欢笑,大门一关自成一统,相爱相守有,拌嘴吵架有,烟熏火燎劳累发愁也有。一天天一夜夜地过,过来过去就是好几辈人。 几只小母鸡歪头朝我打量几眼,半院子好阳光。 不怕与主人迎头撞见,只是该走了,在敬神的香台前鞠个躬,轻轻合上门,还按原样穿好锁,退出。门牌上写着编号。 下坡时能看到房屋的背面。转弯处一个只剩门楼的院落空壳,残缺的垣壁边儿斜立着两棵高大的榆树,树干背阴面长满了青苔,门楼的瓦上也是片片搭搭的绿,经木叶截断的光束,斑斑驳驳刚好落在这些清幽的苔面上。再看别的屋瓦,瓦楞瓦面也洇开了成片的绿,深深浅浅,瓦松和苔花点染了大半个屋顶。让我以为这里的阳光自带绿色,绿阳光照到哪儿,哪儿都与梢头的叶片一样宛然生翠。问一位大娘,她说这树少说也五十多年了。她穿着厚外套,说夜儿个下雨还穿棉袄哩。幽深,幽寂,幽凉如早春的夏。他们其实是住在原始森林里头,过着原生态的小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些诗意的话他们嘴里没说,只深居其中。 后来去手扒岩的路上遇见肩背锄头的大爷,他今年整八十岁,极健谈,夸他身体硬朗,他呵呵笑。得知我要去上手扒岩,他直摆手,不让我去,太危险了,到八戒洞玩玩多好。眉目间尽是担忧和疼怜。他对我们玩穿越这事儿难以理解。 西沟手扒岩的惊悚和东沟八戒洞的峻奇,都抵不过丰峪村及与之相邻的其他自然村带给我的诱惑。 八戒洞出来,泉水缓缓流淌,一对老夫妇端着饭碗坐在石凳上,见我,仰脸打招呼,让饭,很客气,很朴实。我劝他们以后自己擀面条吃,别图省事煮干挂面。他家的屋瓦也生绿苔,苔老生丝,望上去有丰厚蒙茸之感,站在屋后小道上触手可及,捏捏,起层。苦绿苦绿的鲜苔将一旁老柿树的主干也一并涂抹了。 水声入户,碧叶摇窗,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此幽僻的地界,好风好水的古老村落,几个自然村总共也就二十多个老人留守看家,年轻人带着娃们都下山去了,卫辉,新乡,临淇,四散各地,周末假期也很少回来。满山谷茂盛的梓树,寂寞地开着淡白的黄花。 瓦松 我愿意把时光在这里虚度,可我能虚度几时呢,没有网络,没有抗生素,没有鲜衣快车,像挎竹篮挖紫花地丁的老妇那样,漫野地上下求索,晒干苗棵一斤仅卖两块五毛钱。我不知能不能耐得住这样的长久。 鸟鸣雀唱,石径生幽,流连复流连。也许,我只能做丰峪村的一个过客。树下系好吊床,眯上眼,梦里蝉声如瀑,绿芜墙绕青苔院。 年6月13日农历四月三十(记录10日事,徒步笔记51)傍晚风狂雨骤下冷子 苔花,活泉。 苔老生丝。 八十老人去锄地。长寿村。 幽径。 阶梯式居住。 青苔铺地。 香台。 柿咕嘟。 紫花地丁,她说是丁丁菜,有人收购,晒干两块五一斤。 下面上几个穿越攀爬的图片: 西沟。 八戒。天然溶洞洞口。 八戒洞。 几乎垂直的崖壁。 徒手。 嘿…… 芭蕉雨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huadidinga.com/zhddrybw/11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讲话谋振兴闯新路做好三篇大文章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